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35/85 mmHg家庭血压水平纳入高血压诊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发布

2024-08-12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点击图片,免费学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





2024年8月11日上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召开。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志冬教授,指南修订委员会代表吴兆苏教授、王拥军教授、华琦教授、吴静教授等分别进行了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曾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鲁原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良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祝之明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分别就指南修订背景,高血压流行与防控现状及心血管风险,血压测量与诊断性评估,降压治疗策略和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中医药应用与器械降压治疗、危险因素处理与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特殊表型与人群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难治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等指南更新重点进行解读。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同时针对媒体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与2018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详尽,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书”。




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变;
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纳入诊断



新版《指南》推荐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动态血压水平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诊室血压测量不建议水银血压计!



针对血压测量方法,新版《指南》给出了新的推荐。


新版《指南》提出,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Ⅰ,C)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Ⅲ,C)。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 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 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Ⅰ,C)。





保留3级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新版《指南》维持 2018年版的血压分级标准,特别是保留了3级高血压


  • 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 3级(Ⅰ,C)。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重度)


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4个心血管危险分层



新版《指南》推荐,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糖尿病和CKD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Ⅰ,C)。



基于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合并症进行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
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



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立即启动🆘

① 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② 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③ 血压水平 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B)。

 尽早启动🆘

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C)。


血压水平 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Ⅰ,C)。




无合并症者,推荐
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



基于既往研究证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目标需控制到140/90 mmHg以下。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血管风险高危、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后和老年患者中,强化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30 mmHg)对心血管预后更加有益。


 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

 合并症的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老年高血压患者,65~79岁老年人推荐降压目标<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


 诊室血压目标




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多种运动



《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Ⅰ,A)。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Ⅰ,C)。


高血压患者以治疗为目的的运动不仅仅是日常体力活动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积极的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冥想与呼吸训练以及柔韧性训练和拉伸训练都是《指南》推荐的运动干预方式。



重视高血压患者的睡眠治疗



新版《指南》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章节中新增了关于睡眠的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Ⅱa,C)。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



保持健康睡眠的具体建议包括:

① 建议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9 h,确保睡眠质量,按时作息;

② 难治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和/或血压异常下降的患者,应筛查睡眠障碍;

③ 有睡眠障碍(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考虑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④ 经常值夜班或需要轮班工作者应考虑使用ABPM进行诊断和后续评估;

⑤ 高血压患者不应在夜间使用利尿剂,以免夜尿过多而影响睡眠。




小循综合整理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谷雨康禾慢性病研究公众号等


特别推荐(点击图片免费学习)

1.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