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期回顾👇
肠镜下气体量控制的临床实践建议
上海长海医院 王天骄主治医师
随着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基层医疗机构肠镜操作量显著增加,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过程中气体量的控制对于诊疗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系统解析气体量控制的关键风险点,结合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实践,提出规范化操作路径及并发症管理策略,旨在为内镜医生提供实用指导,尽可能降低相关诊疗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
在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过程中,注气量的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过度注气会导致肠腔过度扩张,增加肠壁张力,甚至引发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注气不足则会使视野不清,影响病变的观察和诊断。因此,内镜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注气与吸气技巧,以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肠腔过度扩张
过度注气会使肠腔过度扩张,导致肠壁张力增加,增加肠穿孔的风险。研究表明,当肠腔压力超过40 mmHg时,黏膜血流会减少50%,显著增加肠壁损伤的风险。
肠袢迂曲
过度注气可能导致肠袢迂曲,增加进镜难度,延长操作时间。肠管的过度扩张会使肠袢形成假性冗长,平均延长12 cm,进一步加剧操作难度。
患者不适
过度注气会使患者感到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可升高至68%。
视野不清
吸气不足会导致肠腔内气体不足,使肠壁贴合,视野不清,影响病变的观察和诊断。残留粪水会改变光折射率,降低微小病变的对比度。
操作困难
吸气不足会使肠腔内空间变小,增加进镜和操作的难度。未吸净的黏液会导致35%的侧壁病变被掩盖,增加漏诊的风险。
适度注气
注气量应以恰能分辨肠腔走向为宜,避免过度充盈肠管。一般来说,注气量应控制在最小必要范围内,以保持肠腔的自然形态。使用CO2气体进行注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腹胀。如无CO2设备,则注气频率降低至常规的50%,联合水浸法减少气体需求。
适时吸气
在进镜过程中,应适时吸气,以保持肠腔内的适当压力,避免过度扩张。特别是在通过肠腔狭窄处时,应适当吸气,减少肠壁张力。需要铭记的是其吸引口位于画面的5点钟方向,应避免吸引到黏膜。
肠道解剖异常
对于存在肠道解剖异常(如肠扭转、肠冗长等)的患者,注气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扩张。必要时可采用分段注气的方法,逐步推进镜身。
肠道疾病
对于患有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肠憩室等)的患者,其肠壁较为脆弱,容易受损。在注气时应尽量减少气体量,避免对肠壁造成过度压力。炎症性肠病患者遇充血糜烂区域,先吸引后观察,避免注气加重损伤。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的肠壁较薄,弹性较差,注气时更容易发生过度扩张。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下消化道内镜诊疗时,要特别注意注气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扩张。
即使在注气和吸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并发症迹象,术后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对于发现的肠壁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等。
总之,在下消化道内镜诊疗中,正确的注气与吸气技巧是确保诊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基层医生应重视注气与吸气的平衡,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1.在下消化道内镜诊疗中适度注气和适时吸气至关重要,气体量应控制在恰能分辨肠腔走向的最小必要范围内。
2.针对肠道解剖异常、肠道疾病及老年患者等特殊情况,注气时需更加谨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分段注气、减少气体量等措施,避免肠壁过度扩张和损伤。
3.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若发现肠壁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采取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等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在下消化道内镜诊疗中,以下哪项措施最有助于避免过度注气或吸气不足导致的并发症:( )
A. 快速注气以缩短操作时间
B. 在肠腔狭窄处避免吸气
C. 使用CO₂气体进行注气
D. 注气量越大越好
上期答案:A
下期预告
长海经验 | 结肠正常黏膜与异常病变识别【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误区⑨】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讲师,主任助理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委会青年委员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工作秘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