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GZO 2019】白云山下岭南旁,共话肿瘤精准诊疗未来!

2019-12-02作者:Aurora资讯
第八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GZO 2019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19年11月28日~12月1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美中抗癌协会(USCACA)、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Cancer Communications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GZO)”在广州盛大召开。

       本次大会继续秉承“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题,来自国内外60余所顶级院所和医疗机构的300余位一流专家学者,聚焦20多个前沿专题,通过院士名家论坛、国际专场、专题报告、壁报展示、手术演示、演讲比赛、优秀论文评奖等多种形式,为肿瘤学界的工作者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7.png

开幕式盛况

       大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主持,天津市肿瘤研究所郝希山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东昕院士,台中中国医药大学洪明奇院士,荷兰癌症研究所Rene Bernards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存玉院士,美国威克森林浸会综合癌症中心Wei Zhang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Emad Munir Abdel-Gabbar EI Omar教授,中山大学肖海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武少新书记、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刘卓炜教授、管忠震教授和万德森教授等莅临开幕式。

8.png

       首先,大会主席徐瑞华教授致开幕词,徐教授首先对各位与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已成功举办到了第八届,这离不开各位肿瘤学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疾病,我们需要创新的研究,精准的技术,高质量的诊疗来实现“健康中国”这一战略。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是目前我国肿瘤学科临床基础转化研究的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国际盛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专注学科发展前沿,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徐教授最后祝愿每一位参会者能在本次会议上有所收获,携手同行,推进肿瘤防治攻关。

9.png

       大会共同主席Wei Zhang教授随后致辞,他代表USCACA感恩大会的召开,为中美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合作的平台。随着近十年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肿瘤的防治是无国界的,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抗击肿瘤。

10.png

       肖海鹏教授致辞表示,10月我们庆祝了祖国70周年华诞,11月中山大学迎来了95周年校庆,在即将来临的12月我们又将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值此举国同庆的时刻,第八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盛大召开。回顾过往,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路走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就,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学术层面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走到了前列。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平台,全世界肿瘤学界的专家学者能携手并进,祝愿大会圆满成功,为我国抗击肿瘤事业作出我们中山人的贡献。

11.png

院士名家论坛掠影

       首场论坛由林东昕院士和马骏教授共同主持,于金明院士首先进行了题为“精准免疫新实践”的主题报告,精准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有效性、毒性和花费是免疫治疗的三大评价标准,随着免疫治疗在不同癌肿中的探索,现在越来越多学者倾向于开展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的研究。于院士分享了自己对于联合治疗的思索,如联合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免疫治疗的先后顺序,计量和方案的设计,联合治疗安全性的把握,标志物与获益人群的筛选等,于院士指出,如何“量体裁衣”定制式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12.png

       郝希山院士随后介绍了胃癌的防治研究,2018年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为1,033,701例,位居总发病率的第五位,死亡病例数为782,685例,占总死亡率第三位;同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由此可见,胃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疾病,胃癌的防治形势严峻。郝院士回顾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分享了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经验,在精准医疗时代,他们更是开展了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探索绘制中国人胃癌基因突变图谱,通过揭示新的胃癌预后遗传标志物,为推动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及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3.png

        徐瑞华教授在题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中,分别从肿瘤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徐教授反复强调,尽管技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仍应由医学专家主导,只有医学专业的深度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医学应用。徐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数据的平台建设,多个癌肿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并分享了中心一项人工智能实时辅助内镜早期诊断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性研究,同时他们也将探索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影像/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等。

       洪明奇院士在随后的报告中梳理了有效的免疫检查点治疗的进展(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洪院士首先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了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实践中一个困惑是,病理染色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抗PD-1/PD-L1治疗的反应相关性并不明确,部分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也可能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有效,因此,PD-L1的表达并不能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洪院士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去甲基化可提高PD-L1的检测,而使用这一方法可更好地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14.png

       院士名家论坛后,进行了激动人心的大会优秀论文颁奖典礼和USCACA-AFCR临床、转化和基础肿瘤研究学者奖。

15.png

16.png

       最后,上午国际专场Rene Bernards教授进行了题为“不同角度思考肿瘤的治疗”的主题报告,Wei Zhang教授介绍了肿瘤精准治疗时代下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王存玉院士分享了肿瘤干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探索研究。

17.png

18.png

会场掠影


1.png

2.png

3.png

4.png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照片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