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周若琳 应云清
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患者即使在接受了标准化治疗后,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这与继发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能反映更剧烈的炎症反应,并与不良预后相关[1]。然而,遗憾的是,多数针对炎症机制的药物试验均未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许多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药物因缺乏明确疗效或存在副作用,而未能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安全且易于实施的新型治疗手段显得尤为迫切。
经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taVN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耳部分支,激活了胆碱能抗炎通路;(2)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皮质扩散性抑制,增强局部脑组织的可塑性。
基于此,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Osvaldo J. Laurido-Soto教授开展了Neuromodulation Using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as a Therapeutic Adjunct (NUVISTA) 研究,旨在探索taVNS对LVO导致的AIS患者血清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安全性,并于2025年ISC大会上公布了研究结果。
NUVISTA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结局盲法的预试验。
• 年龄≥18岁
• 急性缺血性卒中
• 发病<36小时
•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CTA/MRA证实)
• NIHSS评分≥6分
• 慢性大血管闭塞
• mRS>2
• 活动性癌症,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或调节治疗
• 慢性或严重感染
• 预期寿命<3个月
• 心率<50次/min或低血压(收缩压<80mmHg或平均动脉压<60mmHg)
• 植入其他电子设备
每天进行两次,每次20分钟的刺激,持续5天,共进行10次刺激。
在第1、3、5、7天采血,30天随访NIHSS和mRS,90天随访mRS。
• LVO性AIS患者血清中炎症生物标志物
• 安全性事件
• 探索预试验中的临床结局。
• 探索taVNS对功能结局的影响。
自2022年9月21日 - 2024年8月13日,本研究共招募40例LVO导致的AIS患者,5例因不符合入排标准排除在外,最终35例受试者随机分组至taVNS组(17例)和Sham组(18例)。两组间所有基线特征均衡可比,但相比于Sham组,治疗组的合并症更多,基线时NIHSS更高,从最后正常状态(LKN)到再通的时间更长。
• taVNS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因子的升高,包括促炎因子IL-1b、IL-6、IL-17和TNF-a,以及抑炎因子IL-10,混合效应回归分析显示对IL-6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 研究者进一步将四个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标准化后计算z-score(排除IL-10),得到PICL这个指标,治疗组能降低PICL水平,尤其是第3天,且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同样显著(p=0.04)
两组的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比例均无显著差异,从数值上看,Sham组低血压的比例更高(11.1% vs 0),治疗组有3例死亡患者,Sham组1例,这些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
• 在taVNS组中,IL-6每减少1 pg/mL,NIHSS评分减少0.872分,相关性显著(p = 0.026)。在Sham组中,无显著相关性。
• 将卒中并发症和不良结果(SCPO)作为复合结局进行分析发现,SCPO在Sham组中更为突出,尽管taVNS组的NIHSS评分更高。本研究的数据尚不具有足够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这一结果有待未来进一步探索。
综上,taVNS在LVO的AIS患者中是安全的,taVNS治疗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改变了血清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浓度。taVNS引起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NIHSS的改善相关。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具有足够统计效能、并包括滴定参数的研究,以确定taVNS治疗是否能够改善临床结局。
1. Jayaraj, R.L., et al., Neuroinflammation: Friend and foe for ischemic stroke.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9. 16(1): p. 142-24.
【原创文章 转载请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