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内瘘物理检查中,触诊的操作,也是简单易行,对于患者自我管理内瘘是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为什么建议患者尽量固定人员进行或帮助自己检查内瘘?
触诊也好,听诊也罢,其获得结果会有不同,且主观性更强,如果未形成前后震颤趋势的对比,震颤强弱的变化并不能及时获取,滞后及时干预,最后影响内瘘使用,影响透析效果。
常规触诊内容
触诊的方法是用手指指腹依次触摸流入段、瘘体、流出段。一方面是对内瘘震颤和搏动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内瘘血管管腔和走行的评估。
血流速度的加快,最终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壁膨胀,所以血管内高速的血流通过是形成震颤的主要原因。
触诊时应用掌指连接处沿内瘘血管的走向仔细检查震颤。正常的震颤可沿血管走行清晰触及,震颤强度是由近心端到远心端逐步递减。
搏动是指由心动周期导致的血管扩张表现,它与动静脉内瘘的狭窄程度直接相关。搏动的评估应使用指肚,与中医的脉诊手法类似。内瘘血供不足时,也就是说存在流入道狭窄时,震颤和搏动都减弱;而存在流出道狭窄的内瘘,则震颤减弱,搏动明显增强。
在判断流入道通畅情况时,要关注瘘口及瘘体震颤的强度,是否存在震颤和搏动同时明显减弱的情况。而在判断流出道通畅情况时,要关注是否存在仅有搏动,而震颤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同时关注是否存在局部瘘体血管的塌陷情况。
在触诊内瘘血管走向方面,对于有些皮下脂肪较丰富的,视诊无法明确血管走行的患者,触诊尤为重要,应通过触诊仔细评估血管走行,深浅、粗细、血管壁弹性和厚度,了解有无皮温增高或上肢肿胀,并对比双手皮温、握力及活动度是否相同。
如果能将内瘘震颤强弱进行量化,对于内瘘的客观评估,将更有帮助内瘘管理。
常规触诊的“补充保险”
——量化触诊评估方法
1、有学者设计了触诊评估计分法(下图所示,0分表示内瘘完全堵塞,5分表示内瘘功能良好)。
来源:血液透析那些事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