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指南新变化,TIR助力糖尿病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1-12-13作者:卷卷资讯
糖尿病原创
9-1.png

近年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已成为国内外认可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管理新指标。在最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版CDS指南”)中[1],也与时俱进地引入了该指标。这意味着,在我国糖尿病管理中,TIR将与传统血糖监测指标一起,助力实现更精确、更平稳、更全面的血糖控制。


指南更新,首次引入血糖评估新指标

TIR概念及2020版CDS指南推荐要点

TIR是指24 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 mmol/L)的时间(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由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数据或自我血糖监测(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监测)计算。

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TI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均显著相关。TIR与HbA1c呈线性负相关,根据TIR可粗略估计HbA1c水平,如70% TIR约相当于HbA1c 7.0%[2]。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标志物及妊娠结局显著相关[3-6]。此外,大型队列研究显示,TI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也显著相关[7]。

基于目前证据,2020版CDS指南指出TIR有望成为评价血糖的有效指标,并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作为B级推荐[1]。关于TIR控制目标,2020版CDS指南引用2019年TIR国际共识推荐的1型糖尿病(T1DM)及T2DM TIR控制目标>70%,并强调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及血糖波动。


国内外指南/共识对TIR推荐一览

自2019年TIR国际共识发表后,国内外已有多个糖尿病指南纳入TIR指标。

  • 2019年TIR国际共识:规范了TIR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并针对不同糖尿病人群设定不同的TIR目标值,包括大多数T1DM/T2DM、老年或高风险T1DM/T2DM、T1DM合并妊娠、T2DM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图1)[8]

  •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20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出TIR是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性、监测并发症的重要指标,推荐TIR可用于血糖控制的评估[9]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纳入TIR指标,并将其作为血糖波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10]

11-1.jpg

图1. 针对不同糖尿病人群设定不同的TIR目标值


TIR助力平稳控糖

TIR作为CGM报告中评估短期血糖变异性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反映葡萄糖信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0版CDS指南将TIR纳入到血糖控制目标,意味着将“血糖控制达标”这一要求上升至“血糖平稳控制达标”的量化管理新高度。

通过血糖监测手段可获得TIR数据,下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各种血糖监测方法。


现行血糖监测方法互为补充,

CGM关系密切需关注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各有千秋

2020版CDS指南推荐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CGM、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血糖检测,虽操作简单,但由于所测均为点血糖值,故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波动变化。HbA1c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但仍存一定局限性,如不能反映即刻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等。GA能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但其结果受合并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较大。


CGM成血糖监测新趋势

相较于以上传统血糖监测方法,近年来新兴且快速发展的CGM在某些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包括可24 h全面反映血糖波动特征、及时发现低血糖、直接观察血糖变化趋势、指导调整降糖方案、减少指血监测痛苦和提高监测依从性等。

2020版CDS指南也强调CGM在血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其可提供丰富的血糖信息,并据此计算出TIR等很多反映血糖波动的参数,较好地弥补了HbA1c的不足,对优化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HbA1c联合SMBG和CGM是优化血糖管理的基础。如果HbA1c已达标,但SMBG和CGM的结果显示有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很大,亦需调整治疗方案[1]

目前,CGM技术不断迭代,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适用人群包括T1DM、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应用SMBG监测但仍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高血糖、血糖波动大或对低血糖恐惧的T2DM患者、妊娠期患者以及患者教育等情况。


 CGM是获取TIR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讲,TIR之所以能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新兴指标,主要是基于CGM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尽管通过SMBG亦能计算TIR,但CGM是测定TIR的最佳工具,目前研究中应用的TIR均以CGM测定为主。CGM通过动态葡萄糖图谱(AGP)报告来提供反映全天血糖水平变化的完善数据参数,在众多数据指标中,TIR简单而直观,是CGM标准报告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真实临床中糖尿病患者TIR相关数据较为有限。2020 ADA年会上报道的英国一项真实世界(n=10370)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TIR水平尚不理想,平均TIR为43%,TIR≥70%者仅10%[11]。这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更加重视和关注TIR这一评估血糖控制的全新指标,而这需以CGM的普及应用为基础。

目前,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CGM已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得到推广和应用。有充分的循证证据,应用CGM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多重获益,包括控糖效果更佳、减少低血糖风险、降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住院风险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适用人群中规范化应用CGM,是获取TIR指标以帮助更平稳控糖的有效措施。

然而,临床情况错综复杂,血糖监测手段的应用还应视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疗条件而定。对于没有条件或不适合应用CGM的糖尿病患者,传统血糖监测仍需重视。2020版CDS指南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监测频率应视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而定,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如用SMBG数据计算TIR,一般要求检测点至少为七点(三餐前后+睡前)。


总结


2020版CDS指南顺应时代变化纳入新指标TIR,正是充分认可了TIR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其在全面反映葡萄糖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临床医生应重视TIR在血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患者教育,增强其对提升TIR获益的理解。相信随着CGM和TIR的普及以及规范应用,我国糖尿病管理将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7-411.

[2]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12):825-827.

[3] Beck RW,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42(3): 400‑405.

[4] Lu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 41(11): 2370‑2376.

[5] Lu J,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20; 22(2): 72‑78.

[6] Kristensen K, et al. Diabetologia. 2019; 62(7): 1143‑1153.

[7] Lu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21; 44(2): 549-555.

[8] Battelino T, et al. 2019 Aug;42(8):1593-1603.

[9] ADA. Diabetes Care. 2020;43(suppl 1):s1-s212.

[10]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1):14-46.

[11] 2020 ADA ePoster presentation. 906-P, 878-P.

*本文由北京协和医院于淼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