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TCT2022∣阜外医院发起和牵头中国原创技术临床研究再传捷报,FAVOR Ⅲ China研究持续高质量产出

2022-09-20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北京时间9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代表FAVOR Ⅲ China研究团队,在2022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大会(TCT)的最新揭晓临床科学研究(LBCS)专场,发布了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AVOR Ⅲ China的2年结果,论文同步在心血管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ACC在线发表。


这是继FAVOR Ⅲ China主要终点结果在2021年TCT和《柳叶刀》[1]杂志同步发表、卫生经济学和系列亚组研究在2022年EuroPCR大会发布后,这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再次亮相国际舞台,标志着中国原创QFR技术又添新证据,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冠脉功能学评估的常规应用(图1)

 

图片1.png

图1 阜外医院宋雷教授发布FAVOR Ⅲ China临床试验2年结果


FAVOR Ⅲ China研究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起,徐波教授与乔树宾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对受试者和临床评价者设盲的随机“假”对照临床试验,入选了全国26家中心3847名受试者。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是中国科学家团队原创,基于冠脉造影的计算冠脉生理学评估和手术规划技术(AngioPlus,博动医疗,上海),无须压力导丝或血管扩张药物,可在术中实时分析、多次测量。

图片2.png

图2 FAVOR Ⅲ China试验流程图


FAVOR Ⅲ China研究在患者入组第2年仍保持了高达98.3%的临床随访率(图2),在3825例意向治疗患者中,2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在QFR指导组为8.5%(Kaplan-Meier估算值,161/1913),在标准造影指导组为12.5%(237/1912) ,相对风险下降34%(HR 0.66, 95% CI 0.54~0.81, P<0.0001),主要源于QFR组更少的心肌梗死(4.0% vs. 6.8%, P=0.0002)和更少的缺血驱动血运重建(4.2% vs. 5.8%, P=0.02)(图3)。界标分析显示,QFR指导在第一年内与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保持了持续的临床获益(Pint=0.99)。[2]

 

图片3.png

图3 FAVOR Ⅲ China试验2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生存曲线


进一步分析显示,虽然QFR指导(相比于造影指导),在随机后有、无血运策略改变的患者中均带来2年MACE发生率的显著降低,但那些在QFR指导后发生了策略改变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int=0.009)(图4)。

 

图片4.png

图4 患者是否发生随机后血运重建策略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另一个有意义的发现是,那些完全符合QFR指导(QFR-concordant)的患者(定义为经核心实验室分析,所有QFR≤0.80的血管均接受了介入治疗且所有QFR>0.80的血管均未接受介入治疗),在QFR指导组比例更高,且2年MACE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图5)。

 

图片5.png

图5 患者是否完全符合QFR指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FAVOR Ⅲ China研究两年结果证实,与标准造影指导相比,采用基于QFR的病变选择策略指导PCI可以持续性地改善患者2年临床预后,这种获益在那些QFR指导后发生了血运重建策略改变的患者,以及那些完全符合QFR指导的患者中尤为显著。研究将继续随访至5年,以评价基于QFR的病变选择策略在2年以后更长时间的安全性及临床获益。


本文第一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通讯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和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


微信截图_20220920212609.png

来源:转载自阜外医院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