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强化顶层设计 让陪诊服务行稳致远

2022-04-07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陪诊服务马甲界定对象

【儒亮时评】化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能靠“换马甲”。“陪诊服务”,究竟是指什么,界定须清楚,马虎不得。报道中的这些观点内容,似是而非,莫衷一是,缺乏代表性。面对“陪诊服务”这些建议,“换个马甲,也要认清”,当为基本态度。


来源:中安在线    转发:九派观察    时间:2022-03-31


为患者排队挂号、帮忙拿药取报告、陪伴看病……近年来,陪诊服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

尽管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高,科室分类也更加专业化,且不少医院还推出预约挂号等服务,但去医院看病并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大医院挂号缴费、抽血、B超等各类检查、领报告、取药分处各楼层,这对于老年人或跨城市看病的人来说,经常面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困境,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增加了就医的支出。另外,很多医院预约挂号、取号缴费、查看报告都需要智能手机,这对很多连健康码都不知道怎么出示的老年人来说,更不容易。

面对上述客观现实,加之不少老年人子女又不在身边,一时无法陪老年人去看病,又不放心老人独自就医,于是陪诊服务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当下,陪诊服务不仅有必要的,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多。如何让陪诊服务这个新型职业能行稳致远呢?这就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强化顶层设计,从建章立制,规范运作等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明确从业人员要求。陪诊服务虽有“陪诊师”这个好听称呼,但其实和医学关系不大,不必要有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关键要有职业道德,对人要真诚、有爱心、负责任,对所就诊医院科室设置等情况熟悉,便于陪患者方便及时看病。

二是规范陪诊服务收费。陪诊作为有偿服务,当然要涉及收费问题。这就需要职能部门出台收费标准,明确是按时收费还是按次收费等,避免少数所谓的陪诊师盲目乱收费损害患者利益。

三是保障患者信息安全。患者去医院看病,肯定要涉及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信息,甚至个人身体隐私等,这就需要职能部门依法加强对陪诊服务监管,避免或杜绝陪诊师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虽然比上年减少9.8亿人次(下降11.2%),但2020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也有5.5次。加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呈增长趋势,而其子女又忙于工作无暇抽身,陪老人看病的需求会逐渐增多。期待相关部门能及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严格审查陪诊从业者的资质,明确、细化该职业目录和分类,完善行业规范与办法,多措并举、加强引导,推动陪诊师规范化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其社会价值。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