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同舟共济 共创未来——走进麻醉与外科

2022-05-22作者:赵梦雅资讯
资讯非原创

图片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学(ESMO IO)年会正于2021年12月8日至11日隆重召开。作为世界上最盛大的免疫肿瘤学会议之一,年将汇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学者,向全世界肿瘤医务工作者分享肿瘤免疫治疗这一热门领域最新进展。

 国家按照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对三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明确要求提升日间手术、四级手术以及微创手术占比。麻醉学科是围手术期医学发展的枢纽学科,与外科的协同配合在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医疗水平以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医学论坛报诚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进行访谈,希望通过麻醉与外科的深入沟通与协作,共同助力实现日间手术、四级手术以及微创手术质量的提高,满足国家及人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本文现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与读者共享。



1.1.jpg


教授

缪长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麻醉及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学组)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委员

《Anesthe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麻醉安全与质控》、《麻醉学大查房》、《JAPM》等杂志常务编委及编委

       大家都知道,外科与麻醉学这十多年来得到非常迅猛的发展,作为麻醉医生,我们是非常深切感受到这一变化,现在外科,大家也知道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所谓两极分化,一极就是分工越来越细,普外科有很多的亚专科,骨科里面有的人做脊柱,有的人做髋关节,有的人做膝关节等等。另一方面,多学科的协作越来越密切,比如肿瘤外科的MDT,大器官的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及心肺、肝肾、心肝等联合移植。第二个特点:现在的微创、精准、加速康复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两大特点是我们外科发展非常重要的趋势和方向。所以,作为外科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们这么多年见证了外科学这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而外科的迅猛发展,为麻醉学的发展,一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学科发展也起到非常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同舟共济,共创未来”,我觉得是对麻醉学科、外科学关系最好的一个例证。

Q1:请教一下麻醉学科近年来有什么发展情况,有没有什么重要成果?包括我们知道这几年麻醉和外科的合作更加紧密,想了解这两大学科的合作模式有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它对于医院医疗服务有没有什么提升,包括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没有因此得到一些改善?谢谢。

缪长虹教授:非常好的问题,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大,我试着回答。应该说麻醉学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新药方面。原来麻醉学的新药基本上全部都是国外的,但是这一两年,我们国家自己研究的新药也陆续上市,像环泊酚这样的药,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因为大家知道麻醉的发展离不开麻醉药的更新迭代,这几年在这方面发展得非常快,像华西医院刘进教授研制的新药,目前正在做上市前临床试验,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第二,从很多领域来讲,这几年,我们的研究也发展比较快,像神经科学方面,应该说虽然这几年有关POCD、PND、神经发育、麻醉与脑功能、睡眠与觉醒等方面,没有重大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成果,但是,已经清楚在哪些脑区、在哪些神经外团、哪些神经环路参与上述科学问题中,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三,对重要脏器保护方面,这几年陆陆续续国内有很多重量级的文章,包括肠道、脓毒症、肾脏、中西结合等,在这方面都有一些重要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们在疼痛研究方面,无论是慢性疼痛,病理性疼痛,包括现在疼痛的治疗技术,介入治疗,包括一些疼痛的微创治疗,吗啡泵的放置,解决了临床上实际问题等等放置,应该说这几年也是进展比较快。除此之外,随着我们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方面的发展,在麻醉技术尤其是监测方面的进展非常快。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以及很多的可视的工具、可视的气管,可视喉罩,可视的双腔管,包括监测喉返神经的气管导管, 以及TTE,包TEE在围术期的应用等等,这些对于提高我们麻醉的质量以及对病情的诊断、分析和处理、应该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麻醉管理的理念方面,这几年也有很大的进步。原来我们强调的是安全、舒适,现在更加强调的是麻醉质量,就是我们如何利用现代的理念、方法、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围手术期的患者并发症,尽我们最大能力来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我想已经成为我们未来新的目标和方向。除了这之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水平,和以往相比取得很大的进步。像今天到会的东信教授,也是我们麻醉界做临床研究做得非常好的,还有像国内协和医院的黄宇光教授,还有其他的华西医院等等。应该说这几年在临床研究方面,无论是我们的数量、质量、水平,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方面和以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二,麻醉和外科的关系。这毫无疑义,麻醉学科是医院里面最大的科室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平台学科,以中山医院为例,麻醉科每天工作的场所有11个地方,大家可以想象,不只是我们的外科、内科,甚至其他的科室也都需要麻醉科。麻醉学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方向的发展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不仅如此,实际上从我们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涵来讲,我们在有一些方面已经超出了围手术期,包括麻醉医生参与呼吸科介入、消化科内镜治疗、生殖医学等等,实际上已经超出围术期医学的范畴。


至于麻醉和外科的关系,真的是同舟共济、合作共济、携手并进这样的关系,也可以讲荣辱与共。一台手术成功与否,麻醉医生虽然是医生后面的医生,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像杨教授他们劳动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就是保障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与转归。


所以,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永远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当然,有人在探讨,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在ERAS的加速康复理念中扮演的角色,应该讲,这个角色实际上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我一直讲,假如今天为一名三十多岁的小结节肺癌的病人进行手术,我想从安全、ERAS理念上来讲,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对一位年轻身患肺癌的病人来讲,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安慰等这些工作就特别重要。假如今天做一台胰腺癌的手术,如像杨尹默教授今天做一台胰腺癌手术,手术时间长、要做很多吻合,因此从加速康复的角度来讲,外科医生肯定是起主导作用,他的手术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预后与转归。反过来,今天我们东信教授做一台九十多岁的老年骨折的人,病人合并有很多的内科交杂症,来做一个内固定,我想从ERAS方面角度而言,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选择及精细的麻醉管理很重要,在这样的过程中麻醉医生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在讲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关系,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外科特点,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总的一句话,外科和麻醉应该是非常好的战友,两个学科的发展,对双方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均是医院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谢谢。

Q2:对于未来外科与麻醉学科的合作及协同发展,您有何展望?

缪长虹教授:展望谈不上,实际上今天和外科的讨论应该说收获很多,学了很多东西,外科和麻醉科就像大家讲的一样是如影随形的工作伴侣,我想未来:共同的理念,可以让我们的合作得更加紧密;共同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努力;共同的利益,可以让我们一直相伴相生;共同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就讲这么一点,谢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