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容易患癌的人,身上都有这几个特点......

2022-07-17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很多患者确诊癌症以后都会问:为什么偏偏是我?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的,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也就是遗传。研究证明,乳腺癌、结肠癌等部分癌症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后天因素则包含了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以及不重视癌前病变等。

那么,容易患癌的人群,身上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


癌症是“作”出来的——这句话被很多医生常常挂在嘴边。这个“作”,也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嗜好了。


01
吸烟


吸烟是世界公认的一类致癌因素,而且与吸烟开始的年龄、吸烟年数、每天吸烟的支数均密切相关。可以证实的是,与吸烟相关的癌症非常多,包含了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肾盂癌及前列腺癌等。


需要注意的是,“二手烟“、“三手烟”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威胁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健康。


02
饮酒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均明确提出,饮酒可以导致口腔、口咽、下咽、食管、结肠、直肠、肝和肝内胆管、喉及女性乳房等部位的癌症,癌症发生的风险与饮酒量直接相关。“每一滴酒都让你距离癌症越来越近。”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尽量少饮酒。


03
常吃泡菜、腊肉、烧烤等腌熏制品


经过相关反应,这类食品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也是属于公认的一类致癌物,它可和胃内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04
吃得太烫


滚烫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引发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时间久了,则可能发生癌变。


05
共筷、共餐


早在194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引起胃癌的一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存,可通过食物和餐具传播。如果一家人共用碗筷,则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幸免。


06
存储食物


日常食用的谷物和粮食,比如玉米、黄豆、大米等,在生长和储存期都有可能霉变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所以发霉的食物一定要及时扔掉,千万不要舍不得。



第二个特点:缺乏“职业癌”防护意识


职业癌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而罹患的某些特定肿瘤,常见的职业肿瘤包括:


1.长期接触石棉、氯甲醚、双氯甲醚、焦炉逸散物、毛沸石及六价铬化合物等引起的肺癌;


2.长期接触联苯胺、β-萘胺引起的膀胱癌;


3.长期接触苯引起的白血病;


4.长期接触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引起的皮肤癌;


5.长期接触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


6.长期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癌


职业暴露在工作环节中难以完全避免,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职业防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合理的工作人员轮岗以及严格的健康体检、早癌筛查等方式加以防控,尽可能做到预防及早期发现和诊治。



第三个特点:缺乏对“癌前病变”“癌前疾病”的正确认识


“癌前病变”并不等同于“癌”,它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在疾病的发展中呈双向状态,可恶变为癌症,也可以通过正确的防治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识别常见的几种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当体检发这些情况和字眼,请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的大致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异性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干预方法


1)戒烟酒、规律饮食。


2)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做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需1~2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规范性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02
“重度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恶化为“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毒持续感染后,可从非典型增生发展为宫颈癌,平均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干预方法


1)积极治疗宫颈炎、注意性生活卫生。


2)接种宫颈癌HPV疫苗。


3)有性生活的女性,需每年进行1次TCT及HPV检测。发现癌前病变,及时规范诊治。


03
“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统计显示,约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需要5~15年的时间。


干预方法


1)戒烟酒、多食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及适度运动。


2)推荐4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肠道息肉规范治疗。


04
“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一般发生于口腔、食管、外阴、阴茎及宫颈等黏膜面上,主要是因为黏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角化,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形状改变,肉眼上可以看见白色的斑块而得名。


干预方法


一旦发现异常的黏膜白斑,需及时至医院规范化诊治。


05
“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干预方法


1)戒烟酒、避免过劳。


2)乙肝患者需监测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及肝功能水平,并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


3)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每3个月至半年随访肝脏彩超及甲胎蛋白水平。


06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的大致过程:正常乳腺导管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


干预方法


1)勿滥用雌激素制品、少吃高脂饮食、适度运动。


2)定期乳腺自查,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如果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明确诊治。


07
“交界痔”→“黑色素瘤”


交界痔一般长在手掌、足跖及外阴等经常摩擦的地方,一旦发现痔的颜色深浅不一、边缘模糊、突出皮肤表面或出现溃疡、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干预方法


1)对于有危险信号的痔,应避免摩擦,最好规范性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2)不推荐使用化学或激光等刺激性较大的方式去除。



第四个特点:有家族遗传史不重视


癌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的范畴,但是癌症确实存在家族遗传聚集现象,常表现为发病年龄早、家族聚集性、侵袭性强及预后差等特点。


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如下:


01
遗传性乳腺癌


遗传性乳腺癌常呈现家族聚集发生,即家系一级至三级亲属中常有多个(如2例或2例以上)原发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患者,因此称之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02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


是一种涉及卵巢癌易感性增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包括遗传性位点特异性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林奇综合征及其他肿瘤综合征伴发遗传性卵巢癌等。


03
遗传性胃癌


指一个家族中呈现聚集性发病的胃癌,常因共同生活环境、饮食或某些偶然因素造成,也可由遗传因素导致,故家族聚集性胃癌范畴应包括家族遗传性胃癌。


家族遗传性胃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大多有较明确的致病基因变异随家系向下遗传,主要包括三大综合征:遗传性弥漫型胃癌、胃腺癌伴近端多发息肉及家族性肠型胃癌。


04
遗传性结直肠癌


根据临床表型可分为非息肉性综合征和息肉病性综合征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后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 人类基因相关息肉病、错构瘤息肉病综合征等。


05
遗传性肾癌


目前发现的家族遗传性肾癌综合征及相应的易感基因包括:VHL 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综合征、遗传性乳头状肾癌、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综合征、Birt-Hogg-Dubé综合征、染色体 3 易位所致的家族透明细胞癌、BAP1 癌症综合征、Cowden 综合征、琥珀酸脱氢酶缺乏型肾癌等。


06
遗传性甲状腺癌


遗传性甲状腺癌包括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和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


07
遗传性前列腺癌


目前已证实多个 DNA 损伤修复基因的胚系突变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相关。以 BRCA1 和BRCA2 为代表的 DNA 损伤修复基因是迄今为止认识最充分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其他 DNA 损伤修复基因,如 ATM、PALB2、CHEK2 以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 和 PMS2)也被认为与前列腺癌风险升高相关。


对于上述具有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建议患者亲属至专科门诊进行癌症风险评估及基因检测,以期最大限度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