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乙肝患者IL-32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8-09-20作者:CMT快讯资讯
资讯

作者:徐启桓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大国,慢乙肝患者易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但慢乙肝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HBV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引起的病理损伤是引起慢性HBV感染肝损伤的主要原因。Interleukin-32(IL-32,白细胞介素32)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研究发现IL-32可以诱导IL-6、TNF-α、IL-8、MIP-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最新的研究发现HBV及HBV编码的蛋白可诱导肝细胞IL-32表达增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增高,证实HBV感染导致机体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认为IL-32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

       针对慢乙肝可能的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在控制慢乙肝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用于抗病毒的药物主要是两类: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干扰素(IFN)。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慢乙肝患者血清中IL-32的水平,探讨药物对IL-32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慢性HBV感染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核苷类似物治疗组(NA),共92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2±3.8)岁,给予拉米夫定0.1 g+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疗程48周;另一组为干扰素治疗组(IFN),共8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5.6)岁,给予IFN-α2a皮下注射,180 U/次,1次/周,疗程48周。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1.2 标本收集 于晨起采空腹肘静脉血10 ml于非抗凝干燥无菌真空管中,室温静止60 min自行凝固,再以1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装于EP管内,置-80度冰箱保存。分别收集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的外周血标本。

1.3 检测方法 人IL-32 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GBD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肝功能的检测 试剂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用13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ALT、AST、TBIL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用SPSS 17.0软件。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IL-32水平与ALT、AST、TBIL及HBV DNA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病毒载量比较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ALT、AST、TBI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片10.png

2.2 抗病毒治疗期间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24周、48周时的ALT复常率分别是50%、95%,IFN抗病毒治疗24周、48周时的ALT复常率分别是22%、7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苷类药物组高于干扰素组(P<0.05)。抗病毒治疗48周时两组之间的HBeAg转阴率有差异(IFN组32%,核苷类药物组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48周时两组之问的HBV DNA转阴率有差异,核苷类药物治疗组(67%)高于干扰素治疗组(54%),且两组之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中IL-32表达水平的比较 两组人员抗病毒治疗前血清中IL-3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32均有下降,直到48周时两组间IL-32的下降水平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抗病毒治疗前血清IL-32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图1)。

 

图片11.png

2.4 慢乙肝患者血清中IL-32表达水平与外周血中ALT、AST、TBIL、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对所有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IL-32水平与ALT(r=0.48,P=0.033)、AST(r=0.56,P=0.015)、HBV DNA(r=0.45,P=0.045)呈正相关,与TBIL(r=0.078,P=0.372)无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核苷类药物与干扰素属于目前用于抗HBV的两类主要药物,此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核苷类药物以HBV DNA聚合酶为靶点,抑制HBV复制。干扰素是通过调节免疫发挥作用,可诱导IL-2、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Xu等研究证实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IL-32表达增高,且证实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后肝组织中IL-32水平较抗病毒治疗前明显下降,肝组织炎症减轻。庄桂龙等研究发现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32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认为IL-32可能参与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发病。本课题研究证实慢乙肝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增高,这与许春梅等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IL-32在HBV引起的肝疾病中的作用。

      本研究亦发现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L-32表达逐渐降低,且IL-32表达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据此我们推测促炎症细胞因子IL-32可能在慢乙肝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Pan等最近报道HBV及其编码蛋白HBx诱导肝细胞表达IL-32,本研究发现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IL-32明显增高,抗病毒治疗后IL-3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可能是HBV复制减少,HBV及其编码的HBx蛋白逐渐降低,诱导IL-32表达的水平下降。此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HBV感染后诱导IL-32表达增高,IL-32与慢乙肝发病密切相关。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L-32表达均有下降,但两组之间的IL-32下降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HBV可诱导IL-32表达,而抑制病毒复制后,IL-32表达下降有关。邹敏等研究发现使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血清IL-21表达增高,而使用核苷类药物的慢乙肝患者血清IL-21表达下降,推测可能与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关。接下来,我们将扩大样本,进一步分析使用不同抗病毒药物后IL-32 mRNA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IL-32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亦发现核苷类药物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干扰素组患者,这可能与干扰素使用后可引起部分患者ALT升高及样本量较小、观察疗程有限等因素有关,我们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等继续观察两类药物在慢乙肝治疗中的利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