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对于严重但无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什么时候做手术仍然存在争议。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近期发布的一篇综述认为,患者可能一直没有症状,但是严重事件风险一直存在。
在无症状阶段,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终末器官损害,特别是心肌和肺血管系统,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增加死亡率。
而等待治疗的时间过长,也可能会使患者面临很大的风险。
作者认为,症状轻重不能说明疾病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
手术的风险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干预的类型(手术与介入治疗)、患者特征(共病、虚弱等以及解剖特征)和医院的经验。
长期风险高度依赖于手术方式(生物或机械瓣膜置换术、瓣膜修复)。发生血栓栓塞、出血、心内膜炎和急性/慢性人工瓣膜失效则可导致心力衰竭。
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成人中,非常严重的瓣膜狭窄、钠尿肽水平升高、心肌纤维化或心脏增大的影像学证据,提示预后差。
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通常发生在先天性双瓣的年轻患者。
对于二尖瓣狭窄的患者,选择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可预防房颤、栓塞事件和肺动脉高压。
当慢性重度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脱垂所致时,早期手术效果较好。
一项欧洲瓣膜性心脏病调查发现,半数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太晚,只在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之后,这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来源:Baumgartner H, Iung B, Otto CM. Timing of intervention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2020;ehaa485.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