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那些活过5年、10年、20年的患者,都有哪些特点?

2020-07-27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今年春节前,老妈带我去拜访了一位未曾谋面的姥姥,姥姥是爸妈当年的证婚人,面容慈祥、为人和善,已近耄耋之年,但仍然容光焕发、精气神倍棒。


只是,看姥姥面部发红,询问是否过敏,可事实竟是——姥姥最近在化疗,她已经与肺癌抗争超10年了。抛开疾病因素不谈,单看年纪也觉得她在同龄人中身体状态优秀。


她们在交谈中,还聊到了有同事患肝癌活过10年,有人患甲状腺癌活过20年的。我不由感叹,虽然身边患癌的人感觉变多了,但活得久的肿瘤患者也并不少见。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24.jpg


更多肿瘤患者,正在活得更久!


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正在延长,这不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癌症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件事:


基于美国癌症监测点的统计数据显示[1]:


  • 至2019年1月1日,美国有1690万有癌症病史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到2030年1月1日,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2210万以上。

  • 大多数患者(68%)的生存时间超过5年,18%的患者已经生存20年以上。

  • 近三分之二(64%)的患者年龄在65岁或以上,但这也因癌症类型而异。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28.png


基于中国癌症监测点的统计数据显示[2]:


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从30.9%(2003-2005年)提升到40.5%(2012-2015年)。每个统计周期5年生存率的平均增幅为3%。甲状腺癌(84.3%)、乳腺癌(82%)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80%。


上下滑动,查看不同癌种的5年生存率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31.png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730.png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950.png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851.png


“如何能活更久?”每个患者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答案。可答案在哪里?也许就在那些活过10年、20年患者的共同特点里。


特点1:

分期早的患者更容易长期生存


肿瘤分期与生存期的长短存在一定关联,从大数据看,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晚期要好。美国统计报告显示[1]:


  • 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接近100%,IV期5年相对生存率只有26%。

  • I期或II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IV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下降至12%。

  • I期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57%,IV期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4%。 

 

那晚期患者就不能长期生存吗?


当然不是!从数据来看,晚期患者虽然活过5年的比例低,但不是没有。我们看到过不少晚期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


微信图片_20200727133139.jpg


2015年美国前副总统吉米·卡特被确诊晚期黑色素瘤且已发生脑转移,在接受了PD-1抑制剂和放射治疗后,脑部肿瘤完全消失,治疗8个月后他宣布停药。


IT界风云人物、创新工场CEO李开复2013年罹患Ⅳ期淋巴癌,经靶向治疗和化疗,17个月后他的检查结果已无肿瘤迹象。


 

微信图片_20200727133141.jpg


不是每个长期生存的患者都是早期肿瘤,

分期早也并不是长期生存患者的唯一特点。


特点2:

注重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晴天霹雳”,这是大部分人确诊癌症的第一反应,恐惧、无助、绝望……一股脑袭来,怎么办?


  • 有人选择回避:“癌症是绝症,就不治了吧,好好待在家”

  • 有人“自作聪明”:“癌症越治走得越快,放化疗有毒,得去找找秘方”

  • 有人四处求方:“哎,你也是肺癌,用的什么药?”


长期生存的人,一定不是这样的。他们从确诊开始,就选择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方案,第一诊疗意见、第二诊疗意见、多学科会诊……都是他们寻求更好治疗方案的途径。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与主管医生沟通,配合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有不适随时就诊,不拖延,不懈怠。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44.jpg


特点3: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武装抗癌


很多长期生存的患者,会主动学习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看指南,了解有哪些治疗方案,看科普文章,学习如何应对治疗中的副作用、如何看懂检查报告、康复期生活如何安排;进入患者群交流,分享知识给群友,也从群友那里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点。


会主动了解前沿进展,有哪些新药上市了?有哪些药取得了好的实验结果?有没有新技术出炉?这些新进展能给自己带来哪些益处?有心学习的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快了解到抗癌的新技术,也更快使用到它们。


比如,有位患者了解到ctDNA这项技术更加成熟,患者也能用了,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做,她还表示很清楚没有哪项技术是“神奇”到可以100%预测复发,但是能够对预防复发有帮助就觉得很好,她看待新技术也是非常理性的。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47.jpg


特点4:

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除了治疗,大部分时间,患者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对于患者也至关重要。


心情愉悦能够提高机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癌症的治疗;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与癌症进展相关的侵袭性基因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3];必要时,寻求医学治疗。


回归社会,让生活重回正轨。工作、学习、出游、聚会……将癌症当做慢性病,不害怕恐惧、也不掉以轻心。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49.jpg


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是肿瘤患者的禁忌。


保持正常的免疫力。容易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时多注意。


健康饮食。蔬菜每天1斤,水果每天半斤,红肉每周1斤,加工肉类不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少吃,每天都吃点鱼、蛋、豆类。


微信图片_20200727132652.jpg


注重运动。散步、打羽毛球、瑜伽、太极、气功……都可以选择,每天运动半小时,按照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写在最后


抗癌不易,未知很多,每一个奋力活着的人都很酷!


欢迎分享你身边的抗癌故事。



参考文献

[1]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9[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9, 69(5).

[2]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Lancet Glob Health. 2018;6(5):e555-e567.

[3] Cui B, Luo Y, Tian P, et al. Stress-induced epinephrine enhances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and promotes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9, 129(3).


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