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回顾我国艾滋病防治成果

2022-01-0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自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首次报道以来,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经历了40年,虽历经艰辛,但成效显著,艾滋病已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截至2020年底,全球估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3770万,我国报告存活HIV/AIDS患者105.3万。艾滋病防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对艾滋病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在“十三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抗疫防艾,双线作战”,全面推进《中国遏制和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各项策略措施落实,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实现了防治目标。

多措并举、科学防治,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01

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吸毒传播有效控制

持续加强全流程采供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血站血液核酸检测,实现临床用血艾滋病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水平。持续推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立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791家,配备流动服药车22辆,在治人员9.1万人,治疗人员年保持率达到84%。加强戒毒药物维持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有效衔接,规范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5年的0.11%下降到2020年的0.07%,吸毒人群报告病例数从2015年的5011例下降到2020年的1052例。


02

母婴传播降至新低,学生疫情趋于平稳

积极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加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机构间转介机制不断健全,重点地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3.6%,实现了下降到4%以下的目标,青年学生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疫情从快速上升控制在“十三五”期间每年报告3000例左右。

03

重点地区防艾攻坚,“三升三降”成效显著

针对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的实际,将艾滋病防治作为健康扶贫的主攻方向,实施了《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第一阶段行动方案(2017-2020年)》。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技术支持,动员多方力量,创新实施“三线一网底”和“1+M+N”等工作模式,打通基层防“最后一公里”,取得了“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三升:感染者发现率由81.70%提升到90.52%,治疗覆盖率从41.10%提升到94.81%,治疗成功率从57.50%提升到94.80%;三降:新发感染率较基线下降68.75%,母婴传播率从9.00%下降到3.66%,降幅达59.33%,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配偶传播率从7.05/100人年下降到0.85/100人年,达到1.0/100人年的目标)。从全国范围看,云南、新疆和北京等地随着检测覆盖面不断扩大,新诊断报告感染者持续减少,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04

诊断发现不断提高,全面实现治疗目标

检测、治疗和病毒有效抑制是国际上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国“十三五”行动计划纳入3个90%目标。2020年底,全国建立艾滋病初筛检测实验室4.6万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1万家,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检测网络和多种创新服务模式,艾滋病检测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检测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在全球率先研发上市尿液自我检测试剂,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艾滋病检测策略。全国检测发现率显著提高,云南等重点地区诊断发现比例已达到或接近达到90%。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即“治疗即预防”。2016年我国调整治疗标准,全面实施“应治尽治”策略,“十三五”期间,我国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从2015年的4214个增加到2020年5892个,在治人数从2015年的38.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97.8万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2.9%,治疗成功率达到96.1%,圆满实现了90%的目标。

05

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危险行为有所减少

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尤其是不安全性行为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核心策略。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全面加强重点人群和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有力提升宣传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警示性。城乡居民、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实现了“十三五”目标。推广安全套使用,推进“互联网+综合干预”创新方式,开展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提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服务,加强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干预,促进性伴告知等措施,避免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发生和艾滋病的传播风险。2015年,国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动员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和感染者关怀、促进检测和治疗,每年动员近40万易感染危险行为人群接受检测,发现感染者近万人。2020年底,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配偶年新发感染率0.34%,男男性行为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27.7%,实现了配偶新发感染率下降到1%以下、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的目标。

06

抗疫防艾奋勇当先,双线作战再创佳绩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国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第一时间投入新冠疫情防控之战,先后奔赴湖北武汉、黑龙江、吉林、新疆、辽宁等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社区防控、应急处置等工作,充分展现了专业队伍的防疫能力和奉献精神。为了保障滞留异地HIV/AIDS患者及时获得抗病毒药物,第一时间下发文件明确滞留异地的HIV/AIDS患者异地借药措施,整理公布全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信息,公众号详细指导滞留异地患者“如何获得抗病毒治疗药物”,建立滞留异地患者线上即时求助机制,及时处理救助信息1200多条。坚持底线思维,协调化解多起药物供应风险,确保了全国免费药物生产和供应。全国各地迅疾响应,制定了本地获取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具体流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伸出援手,采取送药上门等多种方式将药物送至患者手中。有力的举措保障了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不中断,得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高度赞赏。



引用本文:韩孟杰,陈清峰,徐鹏,等.砥砺奋进“十三五”  艾滋病防控迈向新征程——我国艾滋病防治回顾与展望[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2):1327-1331. DOI:10.13419/j.cnki.aids.2021.12.0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