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原检测相较于抗体检测有哪些优越性?》问题: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时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检测结果阳性主要提示病毒感染,但不排除出现假阳性的可能。阴性结果可能为处于窗口期或感染时间较长导致IgM抗体逐步消失,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下表)。
本期作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李晓鹤
审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袁静
阅读要点
掌握肠道及虫媒传染病如何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不同检查的诊断价值、病原学检查的手段和临床意义等,对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将放在病毒性肝炎部分进行讲述,不在本章节范围内。
肠道传染病(伤寒、霍乱、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感染科医生尤其需要关注。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各种标本细菌培养:
(1)血培养
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逐渐下降,病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获得阳性结果。对已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块做培养。
(2)骨髓培养
较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其阳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较小。
(3)粪便培养
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达75%,但应排除胆道带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4)尿培养
病程第2周后出现阳性者可达50%。
(5)胆汁培养
用十二指肠引流的胆汁培养,对病程后期的诊断和发现带菌者有意义。
(二)血清学检查
(1)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
肥达反应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的O抗原、H抗原,副伤寒杆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共5种。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痊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动态观察更有意义。“O”抗体≥1:80,“H”或其他鞭毛抗体≥1:160或至恢复期有4倍以上升高更有临床意义。
(2)其他免疫学实验
检测血清或尿中伤寒抗原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对伤寒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主要由O1型霍乱弧菌引起,O1和O139这两种霍乱弧菌的血清型均能够引起霍乱暴发。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可引起轻度腹泻,但不会造成霍乱流行。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粪便镜检
悬滴镜检可见运动力强,呈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涂片可见排列呈鱼群状的革兰阴性弧菌,用O1抗血清与患者粪便混合,在暗视野下可见穿梭样运动受抑制。
(二)细菌培养
粪便、呕吐物用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培养,是确诊霍乱感染的标准。所需时间长约七到十天,且需要多次培养,以避免漏诊。
(三)血清学检查
有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多在发病后5天检出,抗肠毒素抗体则在病后1个月达高峰,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和粪便培养阴性的可疑患者的诊断。在发病第1~3日及第10~15日各取一份血清做血清凝集试验,若第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比第一份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参考价值。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患者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用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的PCR检测阳性可以诊断,该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同时对霍乱弧菌进行鉴定及生物分型。
(五)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
霍乱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主要检测样本(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中可能存在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抗原成分,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快速筛查。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也是引起中国<5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可采用酶免疫试验(enzyme immunoassays,EIA)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病例粪便/呕吐物中轮状病毒核酸。
(三)病毒培养
粪便或呕吐物进行轮状病毒分离培养并用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可采用酶免疫试验(enzyme immunoassays,EIA)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抗原。该方法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和特异性强,在临床应用较多。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病例粪便或呕吐物中诺如病毒核酸。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特点,在研究上广泛应用。
(三)病毒培养
粪便或呕吐物进行诺如病毒分离培养并用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其他感染性腹泻
除上述疾病外,其他病原体感染亦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原主要有:
(一)细菌: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耶尔森菌以及志贺菌属等,通常需要采集粪便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二)病毒:包括腺病毒、小RNA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主要通过粪便的特异性免疫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弟鞭毛虫,蛔虫、类圆线虫等,主要通过粪便或者十二指肠液虫卵或寄生虫的染色涂片,或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常见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诊断方法见下表。
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部分)实验室诊断方法
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核酸扩增技术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肠道病毒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血液等标本进行PCR检测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
(三)病毒培养
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血液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应在病程早期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或NS1抗原或IgM/IgG抗体检测,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型和病毒分离。具体检测方法及意义如下:
(一)血清学检查
(1)IgM抗体检测
应用IgM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IgM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2)NS1抗原
酶联免疫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结果表示患者新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3)用免疫荧光法(FA/IFA)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
阳性结果只能说明受检者可能曾存在登革病毒感染,但血清抗体效价达1∶80或以上者有诊断参考意义,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确诊最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
(二)病毒检测
(1)病毒分离
将急性期患者血清和组织,采用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毒,分离出的病毒可进行血清型别鉴定。
(2)RT-PCR或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热病毒RNA
检测血清和组织的病毒核酸,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在早期快速诊断。
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1)外斐氏试验(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
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增4倍以上意义更大。病程第1周,一般仅1/3的病例呈阳性反应,第2周阳性率可达90%,至第4周后阳性率又开始下降,2~3个月后转为阴性。
(2)补体结合试验 特异性和灵敏性比外斐试验高。
(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病程第1周末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至第2、3周阳性率最高,两月后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水平达数年之久。如果同时检测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即可诊断。单份血清IgM抗体滴度≥1:32、IgG抗体滴度≥1:64有诊断意义。
(二)病原检测
(1)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2)病原体分离
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1 ml,接种小鼠腹腔、鸡胚或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患者需要做的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检测: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可辅助诊断。
(二)病原检测
(1)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血液标本中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2)病原体分离
血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
患者需要做的血清及病原学相关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1)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M抗体阳性。
(2)急性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二)病原检测
(1)分子生物学检测
全血或血细胞标本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同源性达99%以上。
(2)病原体分离:全血或血细胞标本分离到病原体。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要点复习
①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② 本文提到的蜱虫叮咬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的传染病有哪些?该如何做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答案。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作者
李晓鹤 副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审校
袁静 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明日预告
唐升宏:五种肝炎病毒的指标组合对感染状态和治疗的指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