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恶性溃疡都有哪些信号?怎么预防?

2021-01-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消化性溃疡非原创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得名,其约占消化道溃疡的99%。胃酸一直被认为是胃溃疡形成的原因,所以,有了“无酸即无溃疡”的传统说法。目前认为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有资料统计,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晚,平均较十二指肠溃疡晚10年左右,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约为胃溃疡的3~4 倍。


另有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5%~11.43%,其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之比为1:1.15~4.49。如果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胃溃疡患者有数千万之多,至少每20人之中就有一人患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中需要警惕一部分可能是恶性溃疡病变。


微信图片_20201106102647.jpg



一、消化性溃疡大部分可治愈


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绝大部分可治愈;约10%~15%的人并无症状发作,而多数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即:周期性发作,多于每年秋冬、冬春之交发病的节律性上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节律性空腹痛,而胃溃疡常为餐后痛。部分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


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往往可以确诊,而以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的内科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


二、反复发作的胃溃疡需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


胃溃疡有一定比例的恶性病变。主要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反复发生且久治不愈的溃疡,对这种溃疡要高度警惕。


其实临床上对于所有的胃溃疡都要进行病理活检,尤其是上述溃疡,一定要排除癌变以后才能进行抗溃疡治疗,以防误诊及延误病情。


再者,胃溃疡治疗后还要进行复查,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措施。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无恶性溃疡病变,但反复发作的胃溃疡目前已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恶性病变的概率更高。


我国一项纳入全国3441例良、恶性胃溃疡患者的研究显示,胃溃疡的癌变率约为1.96%;而国外的报道为5%~10%。这个数字目前有增高趋势,有统计最高达29.4%的胃癌来自恶性溃疡病变。 


一般来讲,发生恶性溃疡病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


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者发现局限于黏膜的早期胃癌可以发生糜烂和溃疡,其组织面可以被继发性消化性溃疡所改变,这些癌性溃疡可以像良性溃疡那样修复,而且溃疡和修复可反复出现,病程因此可延长几个月甚至更长,所以对胃溃疡应高度重视。


三、恶性胃溃疡有哪些信号?


1. 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痛或钝痛,且疼痛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去了上述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成为持续性隐痛,或疼痛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警惕为恶性溃疡的发生。


2. 用抗溃疡药物无效:


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应怀疑恶性溃疡可能。


3. 进行性消瘦:


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体重减轻,则恶性溃疡的可能性极大。


4. 出现呕血和黑便:


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可能为恶性溃疡。


5. 腹部出现包块:


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为恶性溃疡,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常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


6. 年龄45岁以上,既往有溃疡病史:


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7. 大便潜血阳性:


反复阳性,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8. 其他:


胃部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嗳气、不适、乏力、消瘦等。


四、胃溃疡的发病诱因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但已经明确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及抗血栓药物、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心理和情绪波动、饮食的无规律性、嗜食零食、吸烟、饮酒、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肺气肿和乙肝等慢性疾病也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微信图片_20201106102650.jpg



2. 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亦有一定关系。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


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


如A.P.C,对乙酰氨基酚,索米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3. 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所谓“无酸无溃疡”。


4. 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 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 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7. 其他因素:


如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有关。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参与。


四、胃溃疡的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


不注意饮食卫生、偏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辣椒、烟酒、浓茶等刺激食物,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


2. 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万一感染,要及时根除。


3. 加强营养


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


4. 烹调要恰当


、烧、炒、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胃溃疡面的愈合。


5. 生活要有一定规律


劳累过度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溃疡病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物。


6. 保持情绪乐观


作息规律, 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


总之,溃疡是可以有效预防并能够治愈的,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服用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把胃镜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一旦发生溃疡,要积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胃镜(即使溃疡痊愈也要定期复查),警惕恶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漯河市郾城卫校医院消化内科  杜林松 

文章首发自老杜健康公众号(杜林松医生个人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