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9月4日~9月8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9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带来会议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张伟华:王辰院士关于精准医学的大会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报告从顶层设计层面对精准医学进行了阐述。很多学术报告涉及基层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但王院士的报告从大医院的研究到基层社区医院的研究都有覆盖。我们的临床工作确实需要精准治疗,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药物,但治疗效果却不一样。现在我们很多医院,包括比较好的县级医院都开展了精准医疗,特别是肺癌,几乎每例肺癌患者都可以先接受基因检测再选择靶向药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呼吸学科也在最近几十年有了长足发展。我1985年刚参加工作时,医院里还没有专门的呼吸科,治疗也没那么精准,主要靠经验治疗;现在不仅有呼吸科,甚至还细分出了很多呼吸亚专科,科室规模也越来越大,我院呼吸科约有140张床位,4个病区,引入了ECMO。我们科去年通过了PCCM学科认证,对科室建设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的一些县医院也正在积极准备认证。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刘超:我对钟南山院士关于大数据的报告非常感兴趣,通过大数据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我国患者多、疾病种类多,将这些大数据整合起来,应该可以做出很多高质量研究。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对医生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我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科室里慢阻肺、哮喘和感染的患者居多,现在肺部小结节、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与筛查技术的进步有关;过去我们主要是从教科书上学习,现在专业指南可以给出更多指导。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我觉得现在的年轻医生有很多了解新知识的渠道,希望他们不仅听得多,也多多参与实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李敏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我也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了,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专业分科越来越细,更加专科化。我刚参加工作时还只有一个大内科,后来随着学科发展才慢慢细分出呼吸、心血管等科室,各个学科又细分了专业方向。
具体到我从事的感染领域,随着学科的发展,尽管依然坚持基本的诊疗原则,但指南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药物和新的诊断技术手段(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前我们的病原学检查可能只做一个病原培养和涂片检查,但现在有很多先进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实现更加精确的疾病诊断。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 田禾燊:我目前还是呼吸科在读研究生,很荣幸此次论文被收入大会壁报展示,也很开心能听到这么多学界大佬的报告,像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一上午的大会报告让我把教科书封面上出现的人物都认全了。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是经典的、基本的医学理论,参加大会能让我了解到很多前沿信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此次参会我主要想关注一下肺康复和慢病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仔细阅读了一些参会学者的壁报,收获很多,对自己的临床科研工作也有一些启发。我认为,高精尖的技术研究还是需要依靠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临床医生可能更适合做一些与临床应用相关的研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医学前辈的带领下,我们作为年轻医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精神需要传承。
湖南省怀化市参会医生:此次参会,我比较关注肺间质性疾病相关内容,想了解一下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我所在医院、尤其是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关于肺间质性疾病的诊疗能力还需要提高,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技术水平较低,而且患者常常由于家庭条件受限而拒绝接受手术检查,导致病情延误。所以,希望以后我们当地医院能够更多地开展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技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外出参会机会不多,平时会在网上观看会议直播或讲课视频学习,医院也会邀请专家到科室里授课,我们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科室里的前辈们即使资历已经很深,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从未减少,这种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