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肿瘤中L-精氨酸的可用性是高效抗肿瘤T细胞反应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肿瘤细胞内的L-精氨酸一般处于一个低浓度状态。
因此,增加肿瘤内L-精氨酸的浓度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反应,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阻断抗体。
最近,研究人员研究了L-精氨酸是否可以与PD-L1阻断有协同作用。
在携带皮下MC38肿瘤的小鼠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测试,发现每天口服L-精氨酸与抗PD-L1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加小鼠的存活率。
这些数据表明,L-精氨酸和PD-L1阻断疗法具有协同作用,限制了小鼠的肿瘤生长。
为了达到预期的抗肿瘤效果,必须给小鼠注射相对高剂量的L-精氨酸(每克体重2 mg)。
相比之下,一个体重为75 kg的人类病人需要每天摄入150 g的L-精氨酸,这几乎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测试,将饱和的L-精氨酸溶液直接注射到肿瘤中,并观察是否有类似的治疗效果。
然而,当单独给药或与抗PD-L1治疗相结合时,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肿瘤生长的减慢。
可能是因为L-精氨酸迅速扩散到肿瘤外的原因。
这突出了开发替代手段的必要性,以在肿瘤中局部持续地增加L-精氨酸的浓度。
L-Arg细菌与PD-L1抑制剂协同作用,促进MC38肿瘤的排斥反应
由于细菌可以在肿瘤中生存和繁殖,研究人员尝试使用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菌株(E. coli Nissle 1917 (ECN))作为瘤内的、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细胞疗法,以达到高浓度的局部精氨酸环境。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了一种工程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菌株。
该菌株可以在肿瘤中定植,并不断地将积累在肿瘤中的代谢废物中的氨,并将氨转化为L-精氨酸。
研究人员发现,用这些细菌对肿瘤进行定植,可以增加肿瘤内L-精氨酸的浓度,并增加了肿瘤浸润T细胞的数量。
此外,其与PD-L1阻断抗体在清除肿瘤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这些细菌的抗肿瘤作用是由L-精氨酸介导的,并依赖于T细胞。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工程微生物疗法能够对肿瘤微环境进行代谢调节,从而提高免疫疗法的疗效。
来源:肿瘤新前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