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钟南山院士紧急提醒:这个习惯或是致癌元凶!

2025-05-09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讲授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时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如果)很多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由于)所谓的节约,(导致)得了胃癌。”


image.png


对此,网友也纷纷表示赞同


“节约没错,但别拿身体开玩笑!多关注饮食健康,别让剩

饭剩菜成了健康的负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无效节约往往更伤身体,且可能付出更多代价”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苦恼:


“老人不会听”


“做起来太难了,每次这么和父母说,都会被他们说一顿”


“有的老年人就喜欢吃很久很久的剩菜,发霉的也吃,然后还喜欢喊家里人一起吃,我个人认为身体健康最重要!”



61074efac41f7cec2c5f9cfbd31998a.jpg


亚硝酸盐是什么?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亚硝酸钠(NaNO₂)和亚硝酸钾(KNO₂)。它们通常以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或颗粒状存在,味微咸,且极易溶于水。


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比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 mg/kg,肉类约为3 mg/kg,蛋类约为5 mg/kg。而蔬菜水果在被采摘收割之后,还会不断地产生亚硝酸盐。另外,亚硝酸盐也是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只要在国家范围标准内,是没有健康风险的。


但是,如果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会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造成急性中毒。据《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成人口服亚硝酸盐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300~500 mg,摄入1~3 g可导致死亡。


除造成急性中毒外,亚硝酸盐在体内与胺类化合物作用会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是导致胃癌和食管癌的元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其列入2A类致癌物。


隔夜菜为什么会损害身体健康?


这是因为加热后的食物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如果在室温长期放置的话,细菌中的硝酸还原酶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而且菜肴食用时如果经过几双筷子的反复翻腾,已经让细菌充分接种。


stock-image-35529311-XL.jpg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并不单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时间超过8~10个小时,就应该算隔夜了。


导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产生了致癌物,如亚硝酸盐,即使加热也不能去除;放置时受到了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


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曾做了一项关于隔夜菜的科学实验,用30道菜、450个检测数据,解开隔夜菜的谜团。


1.png

图自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宁波市食检院


实验选取了市售常见的蔬菜、肉类、蛋类等32种原材料,按照居民饮食和烹饪习惯烹调成30种家常菜。


模拟隔夜菜的放置时间(0小时、6小时后、12小时后、24小时)和放置环境(4℃、25℃),对其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和菌落总数进行了检测。


3.jpg

图自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宁波市食检院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隔夜菜、剩菜能不能吃,跟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有关。


4℃条件下冷藏储存的隔夜菜,不管是肉类还是菜类,24小时内亚硝酸含量基本不变,菌落总数的增加量也非常小。


如果放在25℃环境下,12小时后含有叶菜类的菜肴的亚硝酸盐明显上升,24小时后,肉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但含蔬菜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高,特别是烹饪过的叶菜类蔬菜,如炒青菜、炒大白菜、炒包心菜,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无论剩菜是不是隔夜,在室温下的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12小时,特别是蔬菜类。


当然,如果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并进行相应的密封,尽量减少细菌的繁殖对于硝酸盐的分解,则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亚硝酸盐的产生。


饭菜凉了放冰箱好还是趁热放好?


饭菜趁热放进冰箱


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细菌繁殖越多。趁热把食物放进冰箱,目的就是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减少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所以,吃不完的饭菜要提前拨出来,放在保鲜盒里,尽快存放在冰箱。


冰箱内东西不宜太满,菜不宜太大份,尽量用轻薄、导热快的保鲜盒,可以加快降温速度。


注意储存温度


冷藏室温度应设在0℃~6℃之间,有利于减缓某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产生毒素的可能性。


分开储存


分开存放可以避免细菌交叉污染,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或者把碗盘包裹上一层保鲜膜。


从冰箱里拿出剩饭剩菜,食用前要先看、闻,判断无异常后彻底加热再食用。剩菜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回锅,把菜整体加热到100℃,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微波炉加热需要翻一翻,多热几分钟。吃多少热多少,避免反复加热。


Originoo_87032_380843_l.jpg


这4个习惯也不要有


习惯一:食物坏一点继续吃


水果烂了一小块,面包长了一点霉菌,甘蔗一小段变质了……有的人认为只要把坏掉的部分切除干净,好的地方还可以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师表示,食物发霉是由霉菌生长繁殖引起的。霉变水果的可见霉斑只是“冰山一角”,霉菌和毒素早已扩散至内部。因此,即使切除霉变部分,剩余部分也不宜食用。


食用发霉食物可能导致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而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真菌毒素,可引起中毒、免疫缺陷、致癌、致畸等健康危害。


习惯二:木筷子长期不更换


一双筷子使用几年是不少家庭常有的事,很多人认为,筷子没坏就没有必要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研究员韩宏伟表示,很多家庭使用的是竹筷或木筷,竹制品与木制品两种产品是霉斑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且只要环境不干燥、物质本身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仅需一天时间即可生成。


发霉的筷子上可能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致癌物,容易诱发肝癌。


习惯三:食用油放太久继续吃


不少人认为,食用油只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食用,其实不然。有测试显示,食用油一旦开封,3个月是安全用油的临界点。


油脂氧化和酸败后,常含有黄曲霉毒素污染,会产生一股“哈喇味”,加热时烟大、呛人,这些因素有可能诱发肝癌。


习惯四:不舍得开抽油烟机


有些人做菜习惯用大火爆炒,为了省电,又舍不得用抽油烟机,这时就会吸入大量油烟。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陶新曹表示,厨房油烟对人的影响,从小了说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油烟的吸入能导致慢阻肺。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深圳疾控、生命时报、深圳大件事、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央视频、中国质量报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