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什么是人类博卡病毒?
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首次在动物身上发现博卡病毒,2005年瑞典科学家通过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样本进行大规模筛查时发现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因为其与牛、猪和犬博卡病毒同源性很高,故将其命名为人类博卡病毒(HBoV)。
2006年8月,中国疾控中心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利用体外DNA检验技术检测出人类博卡病毒,这是继瑞典、澳大利亚之后,中国医学界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
病原学
人类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属,是迄今发现的继细小病毒B19之后能感染人的第二类细小病毒。
现已发现的人类博卡病毒可分为HBoV1、HBoV2、HBoV3和HBoV4四种亚型,其中HBoV1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他亚型可以引起胃肠道感染。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人类博卡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
年龄分布:人群普遍易感,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存在基础疾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容易感染。
季节分布:检出阳性率存在地域差异,全年散发,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
研究发现,人类博卡病毒独立致病不多,多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最常合并的呼吸道病毒为合胞病毒,其次为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最常合并的肠道病毒为轮状病毒,但关于人类博卡病毒混合感染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人博卡病毒单纯感染主要导致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感染呼吸道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等症状,伴或不伴有发热,婴幼儿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后容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胃肠道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治疗及预防
人类博卡病毒感染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出现高热、严重咳嗽、喘息等建议及时就医。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疫苗可以针对性预防人类博卡病毒感染,所以预防关键在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室内勤通风换气、保证充足睡眠、锻炼身体及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来源:儿研所感染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