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Obesity:间歇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间歇性热量限制与心脏代谢的关联

2024-04-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间歇性饮食碳水化合物限制与卡路里限制和心脏代谢特征:一项随机试验

发表期刊:《肥胖》[Obesity,IF(2022):6.9]

通讯作者:严卫丽

第一作者:窦亚兰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推荐理由


罹患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儿童青少年是成人期代谢异常和相关慢病的“后备军”,但我国尚缺乏针对该人群的生活行为干预措施推荐。严卫丽教授团队开展了我国首个对比两种间歇性饮食干预效果的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新证据。



研究解读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我国6~17岁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别高达11.1%和7.9%。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状态与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代谢风险(CMR)密切相关,这也预示着成年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CMR流行趋势十分严峻,亟须探索针对这一高危重点人群的科学、可行的有效防治策略。近年来,成人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持续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间歇性热量限制(ICR)在降低体重和改善CMR的证据,是否适用于出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人群缺乏可靠证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严卫丽教授领衔团队开展了我国首个针对CMR升高的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间歇性饮食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了间歇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ILCD)和ICR两种饮食限制对改善CMR、潜在机制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以及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成果于2023年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Obesity(JCR Q1区,影响因子6.9),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临床试验中心的严卫丽教授和窦亚兰助理研究员分别为独立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研究中的34例9~30岁罹患CMR的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接受为期2周的ILCD (非连续7天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50 g/d) 或ICR饮食(每周连续两天限制热量摄入在500~600 kcal/d),首次对ILCD和ICR的效果和潜在机制进行了“头对头”比较。


结果显示,短期内两种饮食限制在减重、改善糖代谢、降低慢性炎症反应和FGF21水平方面效果相近;而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构成有着差异性反应:与ICR相比,ILCD干预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增加,而甘油三酯降低,放线菌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减少,提示两种间歇性饮食限制作用机制可能并不相同,对于改善CMR的效果差异需要更长期和更大样本研究验证。



专家点评


严卫丽教授:儿童期肥胖与相关慢病风险防治是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的重要一环。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等CMR升高与肥胖密切相关,大大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我国学龄儿童罹患至少2项异常的比例已达6.1%。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特殊时期,加上学业负担,传统饮食运动干预效果欠佳,我国也缺乏该人群饮食和体力活动针对性的推荐,亟须探索符合人群特点、科学性和可行性俱佳的新型行为干预。


近年来,成人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持续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间歇性热量限制ICR 在降低体重和改善CMR的证据,然而是否适用于儿童人群尚未可知。本随机化对照研究提示,儿童CMR对象干预期内对自我管理的间歇性热量限制和碳水化合物限制均表现出了良好依从性,2周即产生了健康效应但作用机制不同,提示两种间歇性的干预措施具有潜力成为罹患CMR年轻人群的替代生活行为干预方式,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CMR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了高质量证据,为进一步完善儿童人群慢病风险防治相关措施和实践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科研背后


1. 儿童青少年期罹患心血管代谢异常(CMR)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儿童肥胖是CMR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全部,儿童期逆转CMR是成人心血管慢病防治的重要策略。逆转儿童期CMR除了减重以外,需要更加科学的改善糖脂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干预措施。现有的指南尚未有关于CMR对象的干预措施推荐。这是该研究选择研究对象和干预措施的理由。


2. 儿童人群的干预措施需要慎重考虑对生长发育的潜在不良影响。改变生活方式需要调动研究对象的内在驱动力,仅靠研究期间的外部因素严格控制,干预的效果在研究结束后回到真实世界生活后难以维持。该研究的干预措施为间歇性,一方面更加安全和温和,一方面在研究开始前一次性指导后完全由研究对象和家庭自行实施。事实证明孩子们是可以做到的。经过这个试验,研究对象学会了未来生活中长期自我调节和管理的一种生活方式。


3. 研究中我们观察到,间歇性热量限制和间歇性低碳水化合物限制在短期内降低体重、改善糖调节和降低慢性炎症反应方面作用类似,但在肠道菌群改变、代谢组学改变、脂代谢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提示作用机制不同,远期效应可能不同。该研究基于小样本得到的证据需要在更大样本的研究中验证。


4. 新的验证性RCT研究已经在路上。分别将间歇性运动干预和间歇性饮食干预作为待检测的干预措施。 CMR的儿童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自主选择是参加间歇性运动方式还是采用间歇性饮食控制方式来改善代谢,设计更加符合真实世界中CMR个体特征。


5. CTU成立于2018年底,是我国第一个儿科专科医院中专门支持RCT的统计学单元。团队成长遵循一个原则:做过高质量的RCT研究的研究者才有资格对其他人的研究提出意见、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期待通过努力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RCT研究保驾护航,未来我国儿科能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RCT成果而不懈努力。


作者介绍


微信截图_20240414171551.png
通讯作者

严卫丽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临床试验中心, 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生命早期营养暴露与儿童健康;临床试验统计学支持。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专项。在Ann Intern Med,Ann Surg, Diabetes Care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h-index:40; 入选2023全球Top2%科学家(儿科学)。

­主要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学组(筹),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小儿遗传性心脏病早期干预”院外创新单元,共同主任;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专委会, 副主委&方法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第6届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上海女医师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通讯)编委等。


微信截图_20240414180822.png
第一作者

窦亚兰

复旦大学儿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向),博士。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儿童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防治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开展了我国第一个针对儿童的间歇性饮食限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的随机化对照试验。作为统计师为多项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全程统计学支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并列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6篇。




团队介绍


图片1.pn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和临床试验中心(CTU)

团队长期主攻儿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遗传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基于全国代表性人群提出筛查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个体的腰围身高比最佳切点值,系列成果先后发表于Obesity 4篇、Diabetes Care 3篇。近年主要聚焦重点人群的干预研究。2023年发表我国首个针对罹患CMR儿童青(少)年的间歇性饮食限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的随机对照试验(Obesity. 2023),为该人群早期防治提供了高质量证据。团队还开发用于儿童CMR评估和管理软件(膳食GI管家、妇儿体重管理APP),获上海医务职工创新发明“星光计划”二等奖、三等奖。CTU团队为儿童临床专科临床研究全程提供重要方法学支持,助力高质量临床试验,已在Annals of Surgery (2022),JAMA Netw Open (202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等期刊合作发表高影响研究成果。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