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经直肠引流管预防结直肠病变患者内镜后黏膜下夹层凝血综合征: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Transrectal Drainage Tube Use for Preventing Post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oagulation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Lesion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发表期刊:《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IF2023:8.5)
通讯作者:钟芸诗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凝血综合征(PECS)是结直肠ES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鉴于PECS发病率不断上升,探索各种预防方法至关重要。2024年6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钟芸诗教授团队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发表研究,旨在评估经直肠引流管(TDT)在结直肠ESD术后患者预防PECS中的有效性。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中国3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患有单个≥20mm浅表结直肠病变并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最初纳入229例患者,其中5例被排除。最终,224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TDT组和非TDT组。本开放标签研究采用平行设计,分配比例为1:1,内镜医师和患者对随机分组均不设盲。在内镜下行ESD术后,将24Fr引流管插入距肛门约10~15cm处,并紧密连接至引流袋。术后1-3天内拔除TDT。
本研究共纳入22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5例被排除。最终,224例患者被分配至TDT组(n=112)和非TDT组(n=112)。TD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45岁[四分位数间距IQR为57-71岁;男性59例(52.68%)],非TD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95岁[IQR为54-68岁;男性60例(53.57%)]。意向治疗分析显示,TDT组PECS的发生率低于非TDT组[7例(6.25%) vs 20例(17.86%);相对风险,0.350;95%CI,0.154-0.795;P=0.008]。亚组分析显示,TDT在女性患者(比值比,0.097;95%CI,0.021-0.449;P=0.001)、肿瘤大小<4cm(比值比,0.203;95%CI,0.056-0.728;P=0.011)、左半结直肠肿瘤(比值比,0.339;95%CI,0.120-0.957;P=0.035)和手术时间较短(<45分钟)(比值比,0.316;95%CI,0.113-0.879;P=0.023)的患者中预防PECS有效。1例(0.89%)患者的引流管意外提前脱落。未观察到与TDT相关的并发症。
本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应用TDT可有效降低结直肠ESD术后患者PECS的发生率。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