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上图,直接报名
题目
病例介绍
Q
一名18岁男性因心悸三次就诊于急诊。他前两次就诊心电图分别为ECG55A及ECG55B,但基于这两份心电图很难做出最后确定诊断。在他第三次就诊过程中,心电图与前两次的心律失常不同(ECG55C),但诊断因此明确。在经过治疗后心律失常终止,后记录心电图如ECG55D。
问题:患者患有何种心律失常?这种问题如何治疗?后患者确诊为何种异常?
建议先自己解析,再下拉查看答案
答案
诊断:ECG55A——窄QRS心动过速,短PR心动过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解析:
ECG55A——节律规则,220次/分。QRS波群时限正常(0.08 s),电轴正常,位于0°~+90°之间(Ⅰ及avF导联QRS波群正向)。QT/QTc间期轻度延长(240/460ms),QRS波群前后均无P波,然而,Ⅰ导联ST段可见切迹(^),V1导联T波升支可见切迹(▼),avL导联也可见切迹(▲)。RP间期恒定(0.18 s),PR间期恒定(0.22 s),因此此为短RP心动过速。常见引起短RP心动过速的原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2:1传导,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典型的AVNRT是由于房室结双径路形成,为慢-快型,慢径前传至心室,快径逆传回心房,因心房及心室同时激动,故无P波。慢-慢型AVNRT中,快径传导相对较慢,因而出现短RP型心动过速。本患者心电图及病史均没有相关证据证明患者心动过速的病因。
诊断:ECG55B——窄QRS心动过速,短PR心动过速,急转复窦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解析:
ECG55B——与ECG55A为同一患者。图中窄QRS型心动过速与ECG55A相同,因此也为短RP型心动过速。Ⅰ导联ST段可见切迹(^),V1、avL导联T波升支可见切迹(▼)。RP间期与ECG55A相同。第9个QRS波群后(↔)此心律失常突然终止,值得注意的是,在第9个QRS波群后ST段及T波切迹仍可见(↑),因此此心动过速终止时逆行P波未传导。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仍有未下传的逆P,起源可能为房室结(QVNRT或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为包括房室结的折返环(AVRT)。与此相反,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时心房激动停止,故无P波。因此,此心动过速主要原因在房室结。
在停搏后的第一个QRS波群(总第20个)与心动过速时QRS波群的时限与形态一致,QRS波群前仍无P波,但ST段可见切迹(↓),尤其是Ⅰ及V1~V2导联,Ⅱ及avF导联可见类似S波(^)。图中也可见逆传P波,然而,RP间期(凵)相较心动过速时(0.18s)更短(0.14s)。此为交界性逸搏心律伴逆传P波。其后出现另一段停搏,此后为窦性P波,频率为90次/分。QRS波时限延长,形态与前不同,PR间期不规则。这些QRS间期变化的原因还不清楚。然而,这些QRS波群(*)PR间期较短,后QRS起始粗顿(↑),提示此为预激综合征的Δ波。
诊断:ECG55C——房颤,预激综合征;
解析:
ECG55C——心电图示节律为绝对不齐,并无明显P波。常见有3种节律,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只有1种P波形态,PR间期恒定);多源房性心动过速(频率>100次/分)和多源房性心律或游走性心房起搏(频率<100次/分),图中可见多于3种P波形态及PR间期;或房颤心律,无明显心房活动。因此此节律为心房颤动。QRS波群间期多变,且每个间期并无明显关系。图中可见长RR间期(凵)后被一宽QRS波群(*)终止,亦可见短RR间期(冂)被窄QRS波群(^)终止。QRS波群宽度与频率无明显关系(↑),即(宽QRS波群频率较慢,窄QRS波群频率较快),故此情况不属于频率依赖性心律失常,频率依赖性心律失常中窄QRS波群频率较慢,宽QRS波群频率较快。图中QRS波群频率与宽度无关提示此为典型预激综合征(即WPW),伴不典型频率依赖性心律失常。除此之外,典型的心律失常(伴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限无改变,因为不管频率如何变化,激动传导通过希浦系统不变,即全或无传导。WPW时传导既通过旁路传导也经过正常房室结-希浦系统传导,因此为融合波。作为不同程度的融合波(融合程度与房室结下传及旁路激动心室活动的传导比例有关),QRS波群的时限出现不可预知的改变。
重要的是,本图QRS波群形态与ECG55B图中某些QRS波群形态相类似,也为预激波形。因为此患者出现了预激综合征,故ECG55A中心动过速的原因则最有可能是AVRT。因QRS波群为窄时限且形态正常,故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确实,AVRT经常与短RP心动过速同时出现,且短RP心动过速的最可能病因也是AVRT。
诊断:ECG55D——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
解析:
ECG55D——为本患者基线水平。节律规则,频率为96次/分。每个QRS波群前均可见P波(+),PR间期较短(0.14 s)。然而,图中P波较宽,RP间期很短。QRS波群间期轻度延长(0.12 s),很多导联QRS波群升支可见粗顿(↑),此为Δ波。QT/QTc间期轻度延长(360/450 ms),但校正了增宽的QRS波群后即正常(320/405 ms)。短PR间期、增宽的QRS波群伴Δ波为典型WPW的特征。本图QRS波群形态与ECG55C类似,因此,ECG55C中某些QRS波群为预激波(全部心室激动均通过旁路下传),这些图形相较同时通过房室结-希浦系统又通过旁路下传的图形更加融合。
终止折返环的任意部分均可导致AVRT的终止。当其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因QRS波群为窄波形,室上性,因为心室激动是通过正常的房室结-希浦系统下传的,所以阻滞房室结可以造成心动过速的终止。本患者可能使用腺苷进行治疗,从而导致PR间期和QRS波形易变(如图ECG55B)。
然而,本患者为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故不能使用房室结阻滞剂治疗,而是应该使用室率控制药物。在这种情况下,阻滞房室结会导致所有心房激动均通过旁路下传,将有可能会导致传导速度加快,因为其不应期较短。因为房颤过程中心房率为350~450次/分,旁路传导较短的不应期将会允许较多心房激动下传,从而导致心室率较快。若心室率>350次/分即可能出现室颤,即便患者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这些患者中,快速房颤及室颤可能会成为他们猝死的主要原因。对于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患者,药物的选择包括普鲁卡因或伊布利特。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减慢旁路传导(通过减慢传导速度和延长不应期),还可以将房颤转复为窦律。利多卡因也可以减慢或阻滞旁路传导,使传导仅通过房室结-希浦系统下传,因此也是有效的。在本病例中,尽管利多卡因可以终止房颤,但途中QRS波形为窄波形且恢复正常(形态为室上性)。因传导已经不再经过旁路下传了,故快室率或室颤的风险将会大大减低。对于这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行电复律是有必要的。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阿司匹林&mode=1&postId=102082" target="_self" title="冠心病领域的两件大事情:<a class=" style="font-size: 15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冠心病领域的两件大事情: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地位双双下跌?
2023AHA/ACC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的15个要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