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抑酸剂诊断性试验
1.定义
抑酸剂诊断性试验指对可疑GERD患者使用抑酸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应答情况,判断是否为GERD。常用的抑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诊断性试验的方法为标准剂量PPI、2次/d,疗程为2周,伴食管外症状患者的疗程需≥4周,以最后1周症状完全缓解,或仅有1次轻度症状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PPI诊断性试验有效的患者可经验性诊断为GERD,而对于PPI诊断性试验无效的患者则应进一步评估。
2.应用评价
PPI诊断性试验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度的特点,以内镜检查和反流监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其灵敏度约为77%,特异度约为41%。虽然PPI诊断性试验的特异度较低,但其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P-CAB目前暂未有诊断性试验的证据,但P-CAB对RE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P-CAB疗效非劣于传统PPI,将来可作为诊断性试验的工具。
(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典型表现
我国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开展广泛,且成本较低,是我国GERD诊断的重要工具。对于有GERD症状的患者,通过内镜检查不仅可排除上消化道肿瘤,还可发现RE、BE和反流性狭窄。
此外,还可观察倒镜时食管胃结合部(EGJ)的形态,必要时可行放大增强内镜观察食管远端超微结构的变化。RE定义为内镜下存在食管下段黏膜破损;BE定义为内镜下食管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的交界线相对于EGJ上移,并且组织学证实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
根据洛杉矶分级,RE可进一步分为A、B、C、D 4个等级(图1),分级标准如下。
A级,指1条或1条以上食管黏膜损伤,受损长度≤5 mm;
B级,指1条或1条以上食管黏膜损伤,受损长度>5 mm,黏膜破损无融合;
C级,指至少2条食管黏膜破损,且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融合范围<食管全周的75%;
D级,指黏膜破损且相互融合,融合范围≥食管全周的75%。
图1 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
A:A级,食管黏膜受损长度≤5 mm
B:B级,食管黏膜受损长度>5 mm
C:C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范围<食管全周的75%
D:D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范围≥食管全周的75%
EGJ的屏障功能受损是GERD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可通过内镜检查来评估GERD患者EGJ的屏障功能。His角在胃小弯处的延续会形成胃食管阀瓣(GEFV),这是一个大皱襞状的阀瓣样肌性黏膜皱襞,呈180°扁的半环形,可发挥单向活瓣作用,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在翻转内镜观察阀瓣皱襞外形与内镜关系时,可按照Hill分级将GEFV分为Ⅰ、Ⅱ、Ⅲ、Ⅳ 4个等级(图2),分级标准如下。
Ⅰ级,指沿胃小弯侧隆起的组织皱襞紧密包绕内镜;
Ⅱ级,指组织皱襞隆起包绕内镜不如Ⅰ级紧密,随呼吸放松且迅速关闭;
Ⅲ级,指组织皱襞隆起不能紧密包绕内镜,部分患者可见裂孔疝;
Ⅳ级,指不存在组织皱襞隆起,EGJ区域开放,可见向内聚集凹陷的疝囊,食管上皮易见。
图2 胃食管阀瓣的Hill分级
A:Ⅰ级,组织皱襞隆起紧密包绕内镜
B:Ⅱ级,组织皱襞隆起包绕内镜不如Ⅰ级紧密
C:Ⅲ级,组织皱襞隆起不能紧密包绕内镜
D:Ⅳ级,不存在组织皱襞隆起
2.应用评价
RE的洛杉矶分级与患者的酸暴露、食管动力状态和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相关性。A级RE对GERD诊断的特异度不佳,因此,对于缺乏典型反流症状且抑酸剂诊断性试验结果呈阴性的A级RE患者,需要考虑存在其他导致食管损伤的原因。GEFV的Hill分级与患者的症状、酸暴露情况、RE洛杉矶分级、食管动力、抑酸疗效等均显著相关。Hill分级Ⅰ、Ⅱ级多见于健康人群,Ⅲ、Ⅳ级多见于GERD患者。
(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
1.典型表现:
HREM下GERD患者常见的动力障碍为无效食管动力,按照最新的芝加哥分类4.0标准,无效食管动力指卧位10次水吞咽中无效吞咽(包括弱蠕动、片段吞咽、蠕动失败)比例>70%或蠕动失败比例≥50%。
2.应用评价:
HREM可反映食管的动力状态,包括食管体部的蠕动和EGJ的形态特点。HREM为诊断食管动力障碍的金标准,虽对GERD的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了解GERD的发病机制,包括瞬间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EGJ低压、食管清除功能下降、食管裂孔疝等。同时,HREM是内镜下或外科抗反流手术前的重要评估手段,且可定位LES以指导放置食管反流监测导管。
3.操作和报告:
HREM的常规操作流程参见《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
HREM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情况,包括症状和症状程度的评分,以及各种影像学资料;
②操作流程;
③卧位吞咽数据;
④坐位吞咽数据;
⑤激发试验数据;
⑥初步诊断。
图3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报告模板
A:基本信息、操作流程和卧位数据
B:卧位测压图、坐位数据和初步诊断
(四)食管反流监测
1.典型表现
食管反流监测包括食管pH值和食管阻抗-pH值监测,可检测食管腔内有无胃内容物反流,最主要的指标为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即24 h内食管pH值<4的时间百分比。中国人群aet>4%,认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可诊断为GERD。
食管阻抗-pH值监测还可识别各类型(酸、弱酸、非酸)的反流事件,从而计算反流次数,并能通过症状指数和症状相关概率(SAP)判断患者症状是否与这些事件相关。症状指数指反流相关症状发生次数占该症状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症状指数≥50%为症状关联阳性。SAP是通过应用包含症状和反流事件的四格表卡方检验来计算,SAP≥95%为症状关联阳性。
一些新的食管阻抗-pH值监测参数可用于食管生理状态的辅助诊断,如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PSPW)指数和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
PSPW指反流事件结束后30 s内发生的吞咽事件,PSPW可促进唾液对食管远端酸化的中和,而PSPW指数则是伴有PSPW的反流次数占总反流次数的百分比,可反映食管的化学清除能力。西方健康人群的PSPW指数>61%,低PSPW指数可作为存在病理性反流的辅助证据,并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食管基线阻抗值可反映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MNBI的计算方式如下:在夜间卧位期间,分别在凌晨1:00、2:00、3:00选取3个10 min窗口,在避开吞咽、反流和pH值下降的时间窗后测量最远端阻抗通道(通常为LES上方3 cm通道)的基线阻抗值,以上3个时间点的平均阻抗值即MNBI。西方健康人群的MNBI>2 291 Ω,低MNBI可作为诊断病理性反流的辅助证据,且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2.应用评价:
食管反流监测可为GERD提供客观的诊断证据,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若患者既往未明确诊断GERD,建议停用抑酸剂>1周后再行食管反流监测;若患者已确诊GERD,为明确抑酸剂治疗失败的原因,可在服用抑酸剂的情况下行食管反流监测。
3.操作和报告:
食管反流监测的操作规范详见《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反流监测的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情况,包括症状、症状评分和各种影像学资料;
②食管酸暴露参数;
③反流事件发生情况;
④症状与反流关联的评价;
⑤其他辅助指标包括PSPW、MNBI、嗳气次数及其分类;
⑥检查结果汇总。
图4 食管反流监测操作流程和报告模板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食管疾病协作组
内容节选自《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