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根据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脑炎、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炎、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和脑脊髓炎。感染部位不同,表现不同,临床诊断应尽可能体现感染部位。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表现为一般状况较差,如精神状态改变(嗜睡或易激惹)、喂养困难、呼吸暂停、哭声微弱、呼吸暂停、肤色变化、肌张力变化、窒息或作呕、异常节律运动等;可有发热、 低体温、咳嗽、气促、发绀、呕吐、腹胀、皮疹、囟门隆起等表现;临床表现多变,较为隐匿。病史询问应包括产妇的情况、分娩情况、出生后情况;体检需充分暴露皮肤检查全身,以寻找可能的感染灶。由于新生儿可能没有提示脑膜炎的临床体征,对于所有疑似脓毒症的新生儿,均应完成血培养,并考虑进行腰椎穿刺,完成脑脊液培养。多数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于产时或出生后的感染,故有发热或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少数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先 天性宫内感染在出生后延续,可无明显急性感染的表现。
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血培养阳性,可提示存在菌血症;分泌物及脓液等培养,仅用于推测可能的菌血症病原。新生儿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诊断,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学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病毒核酸,血清学抗体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近年来多重PCR及二代测序技术的运用,可敏感检出脑脊液中的病原核酸 。
来源:沈军.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与处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03:257-26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