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高”患者如何实现共管?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临床共管路径

2023-08-17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据调查,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三高”共管的目标是什么?我国患者如何实现“三高”共管?近日发布的《“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提供了可执行的指导意见。


“三高”共管的根本目标




共识强调,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对“三高”应同等重视和综合管理。“三高”共管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应通过早期筛查和评估“三高”患病情况,结合分析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心血管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并个体化地选择管理目标。构建“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的“三高”全程管理和分层管理。


“三高”共管路径




第1步


“三高”筛查




通过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检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并评价其他危险因素(吸烟、体重、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第2步


明确诊断“三高”患病/共病




大多数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需要通过筛查才能早期发现。


图片

图1  “三高”诊断标准


第3步


评估靶器官损害及伴发疾病




靶器官包括心脏、脑、肾脏、外周血管及视网膜。如果确诊存在靶器官损害及伴发疾病,应给予相应的积极治疗。


第4步


总体ASCVD风险评估




个体发生心血管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单个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或胆固醇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因此,应根据“三高”水平、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发临床疾病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并制定个体化的血压、血脂和血糖管理目标。


图片

图2  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图



图片

图3  “三高”患者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


第5步


采取干预措施




  • 降压治疗

根据血压水平、并发症和药物特点来确定血压目标值和优选治疗方案,酌情调整方案,直至血压达标。


  • 调脂治疗

LDL-C是首要干预靶点,根据ASCVD风险分层确定LDL-C目标值。首选他汀类药物,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适当调整剂量,LDL-C不达标者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 降糖治疗

根据ASCVD、心力衰竭和肾脏风险、体重、低血糖风险和药物的降糖效果选择治疗方案。如单药不达标应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 其他综合治疗方式


第6步


定期随访与评估





贯穿全程


生活方式干预




共识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三高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改善血脂异常和降低血压、血糖以及心血管风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


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

  • 合理膳食,建议高血压患者采用DASH或中国心脏健康饮食。此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推荐,可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2023版食养指南。


图片

图4  成人糖尿病食养原则和建议


图片

图5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原则和建议


  •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 g;

  • 增加身体运动,减少久坐等静态生活方式,每周至少150 min(如每周运动5 d,每次30 min)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有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

  • 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24 kg/m²,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

  •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 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 健康睡眠,养成每天7~8 h的睡眠习惯。


参考资料:

①《“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③《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

④《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版)


图片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综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