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三阳”“小三阳”,乙肝检查结果究竟如何看?

2022-07-0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乙型肝炎非原创
图片

乙肝是一种危害极大,且传播范围极广的流行病,全球范围内约有3亿左右的乙肝患者,而相关数据显示,仅有10%的患者对自己感染乙肝的事实有所知晓。目前我们对于乙肝的检查主要依赖于“乙肝五项”,也称“乙肝两对半”。很多人通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也正是基于这一结果。但是,这些检查结果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们又如何去应对呢?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



在解释检查结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究竟什么是“乙肝两对半”。事实上,可以体现乙肝感染结果的免疫学指标主要分为三对,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应检测即可明确患者乙肝感染状态。但是,由于乙肝核心抗原在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被乙肝表面抗原所包裹,通常情况下血清检测难以发现游离的核心抗原,这一项指标因而被排除在外,仅用“乙肝两对半”进行明确。


originoo_27381219.jpg

 

“大三阳”“小三阳”代表了什么?



所谓“大三阳”“小三阳”其实代表了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状态。前者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均为阳性,后者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均为阳性,两者的症状和感染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三阳”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异常等等症状;“小三阳”患者则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患者多伴有黄疸(即巩膜、大小便发黄,严重者全身皮肤发黄),常出现恶心、厌食、乏力、发热。

 

与症状明显程度相反的是,“大三阳”患者的传染性显著强于“小三阳”患者。我们知道,患者的血液、生殖器分泌物以及唾液中都存在乙肝病毒,在和患者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由于“大三阳”患者通常处于乙肝早期发展阶段,此时虽然肝脏损伤不严重,病毒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却都较强,因而其带来的感染风险会比“小三阳”患者更大。

 

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才正常?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才代表健康呢?是否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才是正常呢?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正常检查结果主要分为三种,主要如下:

 

1. 仅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处于急性乙肝恢复期,或以前曾有乙肝,但已经痊愈,体内仍有抗体留存;

2. 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接受过乙肝疫苗注射,或曾有乙肝现已痊愈;

3. 所有指标阴性,表示没有经历过乙肝病毒感染,也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已经失效,此类人群应当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其他常见结果主要见下表:

640.png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抗原;HBeAb:乙肝e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


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作为乙肝大国,乙肝疫苗的接种其实已经纳入了国家免疫计划,目前所有新生儿在无特殊情况下,均需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后其免疫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15~20年,且无须进行加强免疫,因此,大部分人无须考虑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问题。


originoo_29929371.jpg

 

但是,对于部分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仍建议进行定期检测,发现抗HBsAb消失或低于10 IU/ml,建议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


常见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较高人群如下:

1. 医务人员;

2.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

3.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4. 接受器官移植患者;

5.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6. 免疫功能低下者;

7. 易受外伤者;

8.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9.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10. 有多个性伴侣者;

11.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合理的预防,定期检查,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负责。目前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乙肝进展甚至治愈,无须讳疾忌医。


内容参考《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

来源:全科学苑

速速分享.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