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乙肝是一种危害极大,且传播范围极广的流行病,全球范围内约有3亿左右的乙肝患者,而相关数据显示,仅有10%的患者对自己感染乙肝的事实有所知晓。目前我们对于乙肝的检查主要依赖于“乙肝五项”,也称“乙肝两对半”。很多人通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也正是基于这一结果。但是,这些检查结果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们又如何去应对呢?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
在解释检查结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究竟什么是“乙肝两对半”。事实上,可以体现乙肝感染结果的免疫学指标主要分为三对,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应检测即可明确患者乙肝感染状态。但是,由于乙肝核心抗原在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被乙肝表面抗原所包裹,通常情况下血清检测难以发现游离的核心抗原,这一项指标因而被排除在外,仅用“乙肝两对半”进行明确。
“大三阳”“小三阳”代表了什么?
所谓“大三阳”“小三阳”其实代表了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状态。前者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均为阳性,后者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均为阳性,两者的症状和感染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三阳”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异常等等症状;“小三阳”患者则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患者多伴有黄疸(即巩膜、大小便发黄,严重者全身皮肤发黄),常出现恶心、厌食、乏力、发热。
与症状明显程度相反的是,“大三阳”患者的传染性显著强于“小三阳”患者。我们知道,患者的血液、生殖器分泌物以及唾液中都存在乙肝病毒,在和患者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由于“大三阳”患者通常处于乙肝早期发展阶段,此时虽然肝脏损伤不严重,病毒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却都较强,因而其带来的感染风险会比“小三阳”患者更大。
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才正常?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才代表健康呢?是否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才是正常呢?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正常检查结果主要分为三种,主要如下:
1. 仅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处于急性乙肝恢复期,或以前曾有乙肝,但已经痊愈,体内仍有抗体留存;
2. 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接受过乙肝疫苗注射,或曾有乙肝现已痊愈;
3. 所有指标阴性,表示没有经历过乙肝病毒感染,也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已经失效,此类人群应当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其他常见结果主要见下表: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抗原;HBeAb:乙肝e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
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作为乙肝大国,乙肝疫苗的接种其实已经纳入了国家免疫计划,目前所有新生儿在无特殊情况下,均需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后其免疫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15~20年,且无须进行加强免疫,因此,大部分人无须考虑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问题。
但是,对于部分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仍建议进行定期检测,发现抗HBsAb消失或低于10 IU/ml,建议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
常见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较高人群如下:
1. 医务人员;
2.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
3.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4. 接受器官移植患者;
5.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6. 免疫功能低下者;
7. 易受外伤者;
8.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9.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10. 有多个性伴侣者;
11.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合理的预防,定期检查,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负责。目前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乙肝进展甚至治愈,无须讳疾忌医。
内容参考《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
来源:全科学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