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啥?还不了解这个心肌缺血检测神器?你OUT了老铁!

2018-01-28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肌病

1 什么是D-SPECT

D-SPECT是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专用成像设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它具有简单、无创伤、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观察到心脏细胞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心脏细胞的功能状态,简单来说,可以直接看到心脏是否存在缺血情况。因而D-SPECT也被称为诊断心肌缺血的分子影像心脏专用机。

其实核素心肌显像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并非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美国每年心肌灌注显像病例数达到800多万例。D-SPECT只是在成像设备上有了长足的疾进步和发展。与传统碘化钠(NaI)晶体的SPECT相比,最新的 D-SPECT率先采用了最先进的全数字,碲锌镉(CZT)固态探测器,从而将灵敏度提高了10倍,分辨率提高了2倍,扫描速度提高了10倍。

2 D-SPECT长什么样子

1.jpg

3 D-SPECT如何工作

心脏D-SPECT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显像剂),将这种示踪剂注射进入病人体内,这种示踪剂随血液流动,在心脏上聚集,使心脏成为γ射线的发射源,利用D-SPECT机器检测心脏发出的射线多少,就可以知道示踪剂在心脏上的分布情况,而心脏每个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到达心脏该部位的血流量的多少有关。因而根据心脏局部放射性的多少可以分析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在D-SPECT的检查结果上,这些能吸收一定量放射性示踪剂的心脏会在图像中呈现亮块。如果有心肌缺血,导致到达心肌的示踪剂减少,图像就会偏暗,缺血越严重,这一部位的颜色就会越暗,甚至变为黑色(如下图箭头所指处)。

2.jpg

4 D-SPECT能做什么

概括起来,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适用于:

1、冠心病的诊断

2、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估价

3、心肌活力的估测。

4、冠状动脉再血管化适应证的筛选及术后疗效的评估

5、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疗效估价

6、预后的评估或危险分级

7、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8、其他评估心肌缺血为基础的拓展应用,如心脏康复评估、干细胞治疗评估等

5 D-SPECT检查流程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即使狭窄达到70-80%,冠状动脉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仍能使静息状态的冠状动脉血流保持正常,因而静息状况下可能不表现出心肌缺血,只有当心脏耗氧量增加即负荷(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缺血才表现出来。所以为了准确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做负荷试验。

所以,为诊断心肌缺血,一般两次注射示踪剂,进行两次成像。一次是静息状态时注射,图像采集在静息状态下注射显像剂后较短时间(15-30分钟)开始,药物负荷等待的时间较长(45-60分钟)。原因是示踪剂被其他器官如肝脏,胃肠道等摄取,从而干扰心脏的图像质量,注射示踪剂后吃牛奶或高脂食物主要是促进99mTc-MIBI从胆道排泄,增加心肝放射比值,提高心脏的成像质量。

临床上有一日法,两日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来确定,可以选择负荷-静息,静息-负荷,或仅采用负荷方法,具体根据临床医生的安排和病人的情况决定。

6 D-SPECT检查需要做哪些准备

受检查者应注意:进行显像检查当日早餐进素食,检查前1-2日停用扩张血管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检查当日携带油煎鸡蛋或牛奶等脂肪餐到核医学科;患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建议做药物负荷试验(腺苷、潘生丁),其他情况也应告诉医生,由医生确定是否适合进行D-SPECT检查。

7 D-SPECT检查后需要注意哪些

(1)尽量多喝水,以利于显像剂排出体外;

(2)一般检查完后,建议短时间内最好不要接触孕妇和婴儿;

(3)接受检查的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应主动向D-SPECT中心的医务人员说明情况,以便医务人员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8 D-SEPCT辐射有多大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诊断方法中的一种,显像时所用放射性核素(锝)半衰期很短,辐射剂量很低,使用剂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对人体无伤害。

医院里用于疾病诊断的放射性检查项目很多,除核医学的各种检查外,放射科的检查,包括:胸透、CT检查,胃肠造影,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等都是放射性检查。

核医学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多低于放射科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但不论是核医学还是放射学的所有放射性检查项目,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都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因此,对患者是安全的。

9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CT及造影区别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可用于诊断冠心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主要显示心肌有无缺血,心肌细胞功能是否正常。而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显示冠状动脉有无斑块、钙化及狭窄。

打个比方说:冠状动脉好比灌溉的水渠,心肌好比水稻,农民更关心的是水稻的长势,如果水稻长势好,说明养料和水分供给充足,农民就不需要去修水渠;一旦哪块稻田里的水稻出现枯萎,说明这块稻田缺乏养分,农民只需要去修理供应这块稻田的水渠就可以了,而不必要修理全部地水渠。

因此,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是观察水稻的长势(心肌有无缺血),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观察水渠是否有堵塞(水渠有无阻塞)。

10 D-SPECT检查的应用实例

病例 1 ,男 ,65 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震波治疗前:频繁心绞痛,胸闷,活动后气喘。 CCS3-4级, 心功能 III 级(NYHA)。震波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衰症状明显改善。D-SPECT评估心肌缺血情况:震波治疗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黑色代表缺血,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黑色范围均缩小,说明心肌缺血减少,如下图)。

3.jpg

图例:左侧图为患者震波治疗前(上一行为负荷状态,即运动以后;下一行为静息状态,即休息情况下);右侧为震波治疗1疗程后 (上一行为负荷状态,即运动以后,下一行为静息状态,即休息情况下),黑色区域代表缺血,该患者经治疗后,休息情况下已经没有黑色范围,说明没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而运动情况下黑色范围变小,说明心肌缺血情况也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病例 2 ,男 ,54 岁,心脏三支血管病变, 支架植入术后 (冠状动脉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震波+反搏治疗前:频繁发作心绞痛,心绞痛分级CCS3-4级。震波+反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D-SPECT评估心肌缺血情况,震波治疗后心肌灌注明显改善 (黑色代表心肌缺血,静息状态下和负荷黑色基本消失,说明治疗后病人已经没有明显心肌缺血,如下图)。

4.jpg

图例:左侧图为(上一行为负荷状态,即运动情况下;下一行为静息状态,即休息情况下);右侧图为治疗1疗程后 (上一行为负荷状态,即运动情况下;下一行为静息状态,即休息情况下),黑色区域代表缺血,患者经治疗后黑色消失,说明心肌缺血消失,治疗效果明显。

总结

D-SPECT最基本的功能是检测心肌缺血,具体到临床和不同的病人,还有许多不同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Klocke FJ, Baird MG, Lorell BH, Bateman TM, Messer JV, Berman DS, O'Gara PT, Carabello BA, Russell RO, Jr., Cerqueira MD, John Sutton MG, DeMaria AN, Udelson JE, Kennedy JW, Verani MS, Williams KA, Antman EM, Smith SC, Jr., Alpert JS, Gregoratos G, Anderson JL, Hiratzka LF, Faxon DP, Hunt SA, Fuster V, Jacobs AK, Gibbons RJ, Russell RO. ACC/AHA/ASNC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cardiac radionuclide imaging--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CC/AHA/ASNC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5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Cardiac Radionuclide Imaging). Circulation 2003; 108(11):1404-1418.

 (2)   Updated imaging guidelines for nuclear cardiology procedures, part 1. J Nucl Cardiol 2001 Jan -Feb ;8 (1):G5 -G58 2001; 8:G5-G58.

 (3)   Hendel RC, Wackers FJ, Berman DS, Ficaro E, DePuey EG, Klein L, Cerqueira M. American society of nuclear cardi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reporting of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studies. J Nucl Cardiol 2003 Nov -Dec ;10(6 ):705 -8 2003; 10:705-708.

(4)   Gibbons RJ, Abrams J, Chatterjee K, Daley J, Deedwania PC, Douglas JS, Ferguson TB, Jr., Fihn SD, Fraker TD, Jr., Gardin JM, O'Rourke RA, Pasternak RC, Williams SV, Gibbons RJ, Alpert JS, Antman EM, Hiratzka LF, Fuster V, Faxon DP, Gregoratos G, Jacobs AK, Smith SC, Jr. ACC/AHA 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summary articl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Circulation 2003; 107:149-158.

作者:戴能

来源:一源心血管时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