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间歇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分析

2022-11-09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非原创

10241.png

作者: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兴杰 王彦梅


在本科存档[常规心电图(ECG)网络系统+平板运动试验系统+Holter分析系统]的2652889例(束支传导阻滞、分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ECG资料中,查找到13例间歇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者(男性7例、女6例;年龄43~8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3例),现将其临床及ECG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image.png

01
临床及ECG资料

例1,男,43岁。因疑似冠心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

图1为检查时记录。

image.png

图1ECG分析:

运动前(A)窦性心律(简称律)频率93次/分;PR间期0.20 s,QRS波时限0.06 s,QRS电轴正常、ST-T未见异常,血压(BP)137/80 mmHg应用Bruce方案运动到2min 48s时出现胸闷、痛时即终止运动,BP40/20 mmHg;此时,窦性心律142次/分


图B~G分别系运动后2、4、6、8、10、12 min记录。


图B呈现一过性LAFB,电轴-46°;


图C、D:Ⅰ、aVL、V2~V6导联ST进行性上抬最高达0.30 mV;T振幅增高。Ⅱ、Ⅲ、aVF 、V1导联ST下移最多达0.60 mV;T倒置。


图E~G:QRSST-T呈巨“R”型,且出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急症收入ICU,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建立体外循环,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呈左优势型,左主干(LM)末端次全闭塞,可见血栓左前降支(LAD)开口次全闭塞左回旋支(LCX)开口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异常于LM 植入支架一枚入院时、入院后4日、6日,肌钙蛋白分别为:25 μg/L、>80 ng/ml、23 μg/L。

 

住院期间曾数次出现心搏骤停,予以心肺复苏、心外按压、电除颤等抢救,于入院11日后,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ECG诊断:

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②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MI);

③间歇性LAFB;

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例2,男,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①间歇性LAFB较少见;

②其诊断要除外交界/室性激动或室性融合波;图2ECG分析图A系胸痛发作时记录律,RR间期0.62 s,频率97次/分,PR间期0.16 s,QRS波时限0.08 s;根据QRS波形态全部心搏分为2种

①正常形态(R2~8、10);ST:Ⅰ、aVL、V2~V6斜升型上抬0.15~0.30 mV,Ⅱ、Ⅲ、aVF下移0.05 mV;T:Ⅰ、aVL、V2~V6高

②LAFB型(R1、9、11、12):电轴-73°

第②种心搏T波振幅在Ⅱ、Ⅲ、aVF、V1~V6较第①种心搏高,I振幅略低,aVL倒置。图B系胸痛半小时后记录。LAFB型心消失;ST-T恢复正常。

ECG诊断:

律;

②间歇性LAFB;

③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例3,女,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3 ECG分析律RR间期0.68~0.76 s频率79~88次/分。PR间期0.14 s,QRS波时限0.08 s。多数心搏(R1、3~5、7~9)呈LAFB型;电轴-60°。ST:V3~V6下移0.05~0.10 mV;T:Ⅰ、aVL低平,V3~V6倒置或双向;较为特殊的是当心间距≥0.74 s(R2、6)时,其LAFB图形消失电轴为-10°

ECG诊断:

律;

②3相LAFB;

③ST-T改变。  

例4,女,5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

image.png


图4 ECG分析律,PR间期0.16s,频率64~75次/分,QRS形态分为2种:

①“正常”型(R3~5、7~9):RR间期>0.86s时出现,电轴右偏+120°,QRS波时限0.10s;ST:Ⅱ、Ⅲ、aVF、V5、V6下移0.05mV;T:Ⅱ、Ⅲ、aVF、V1~V6倒置;

 

②LAFB型(R1、2、6):RR间期≤0.83s时出现,QRS波时限0.11s,电轴左偏-71°;ST:无明显移位;T:Ⅰ、aVL、V1倒置,导联直立。

 

ECG诊断:

律;

②3相LAFB;

③ST-T改变。

例5,女,8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5 ECG分析全部心搏分为2种

①窦性心搏(R1~3、5、8、10):RR间期1.08~1.20 s,频率50~55次/分,PR间期0.22 s,QRS波时限0.10 s,呈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CLBBB)型,电轴不偏。

 

ST:Ⅰ、aVL、V4~V6下移0.05 mV;T:Ⅰ、aVL、V2~V6倒置呈冠状T波,V1±双向。

 

②房性早搏(简称房早;R4、6、7、9):P′R间期0.26 s,联律间期(RR′)0.70~0.86 s其后见长代偿间期(1.28~1.44 s);QRS均呈现LAFB型,电轴-46°~-52°,QRS波时限增宽至0.13 s。ST:Ⅰ、aVL、V4~V6下移程度减轻。T:Ⅰ、aVL倒置加深;V2~V4倒置变浅。


ECG 诊断:

律;

②ICLBBB ;

③ 房早伴3相LAFB;

④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例6,男,7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6 ECG分析:R1~4、7、8系窦律,频率68次/分,PR间期0.20 s,QRS波时限0.10 s,呈LAFB型电轴-47°;R5房早,R6系长代偿后出现的性心搏。有趣的是这2次心搏的LAFB图形均消失不同的是R5之QRS波时限增宽为0.12 s,R6之QRS波时限缩短为0.08 s。

 

ECG诊断:

①窦律;

②3相LAFB;

③房早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室内差异性传导;

④ST-T改变。


例7,女,8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7 ECG分析:全部心搏有2种:①律(R1~4、6~8、10~12、14~17、19):频率100次/分呈LAFB型(电轴-53°),QRS波时限0.06 s,PR间期0.16 s;②房早(R5、9、13、18):其前均见相关的P′波,PR间期0.10~0.12 s,联律间期0.48 s时形态似窦性(如R18)联律间期≤0.40时,LAFB图形消失,电轴正常(R59、13)。


ECG诊断:

律;

②房早;

③4相LAFB。


例8,男,61岁。临床诊断:①冠心病,心功能IV 级(NYHA分级);②低氧血症;③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

image.png

图8 ECG分析全部QRS波均为窦性,PR间期0.15 s;R4~7的T波内均埋有一受阻型房早的P′波(V1箭头所指)心搏间距延长。短RR间期0.68~0.70 s长RR间期1.20~1.24 s前者QRS波CLBBB型,时限0.12 s,电轴正常或轻度右+74°~101°;后者QRS波LAFB型,时限0.08 s电轴-49°;ST:Ⅰ、aVL略下移;T:Ⅰ、aVL、V2~V4倒置,Ⅱ低平,V5、V6直立。

 

ECG诊断:

律;

②受阻型房早二联律;

③3性LBBB

④4相LAFB;

⑤ST-T改变。


例9,女,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图9 ECG分析全部心搏有2种

image.png

律(R2、4、5、7~10、11~15、16、18、19),频率68~100次/分,PR间期0.12 s;QRS波:Ⅱ、Ⅲ、aVF、V2~V6呈qrS型,Ⅱ、Ⅲ、aVF可见“胚胎r波”,QRS波时限0.08 s。

 

②房早(R1、3、6、17;R10、15的T波受阻型房早———箭头所指)。有趣的是:当RR间期≤0.48 s与≥1.44 s时QRS波均呈现LAFB型,LAFB图形出现时,可不同程度地掩盖异常Q波(尤以R3为)。

 

ECG诊断:

律;

②房早(时呈受阻型);

③3相+4相LAFB;

④陈旧性下壁、前侧壁MI


例10,男,8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10 ECG分析图A示LAFB,电轴-71°图B示律,频率79~83次/分,PR间期0.20 s,QRS波时限0.10 s;较为特殊的是:QRS波每4~5个心搏为1组(R2~R6、R7~R10、R11~R14)呈周期改变,Ⅱ、Ⅲ之S波由逐渐增深,电轴+5~-46°,周而复始,直到R15~17方才终止考虑系文氏型LAFB


ECG诊断:

律;

②文氏型LAFB。


例11,男,8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

image.png

图11 ECG分析图A律,PP间期0.60 s,频率100次/分,PR间期固定为0.21 s,QRS波时限为0.14 s,形态有2种

 

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R2、6、8、10),电轴正常。此种心搏:Ⅱ、Ⅲ、aVF、V2~V6呈现:ST下移及T波倒置。

 

②CRBBB+LAFB型(R1、3~5、7、9、11),电轴-67°;此型心的ST-T于下壁导联变为正常图B律,频率107次/分,PR间期0.20s,QRS波时限缩短为0.10s,CRBBB消失LAFB仍在,特别的是:电轴左偏的程度+7~-46°逐搏不同。

 

ECG诊断:

性心动过速;

②CRBBB;

③ 间歇性LAFB(2:1~4:3);

④不完全性LAFB(图B);

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⑥ST-T改变。


例12,男,8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image.png

图12 ECG分析:窦律,心率100次/分;PR间期固定,QRS波有两型:①CLBBB型:R2、4、6、8、13、15、19;电轴正常,QRS波时限0.16 s;②CLBBB+LAFB型:R1、3、5、7、9、10~12、14、16~19;QRS时限0.20s,电轴-49°


心电图诊断:

性心动过速;

②ICLBBB;

③间歇性LAFB(2:1~4:3)。


例13,女,70岁。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脑梗死。

image.png

图13 ECG分析:窦律,频率90次/分。PR间期固定为0.16s,全部心搏分为3种

①CLBBB+正常电轴型:R1~3,5~9,11~14,QRS波时限0.16 s;

②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型:R4,QRS波时限0.11 s,RⅢ>Ⅱ、aVF电轴右偏+90°

③LAFB型:R10,QRS波时限0.11 s,SⅢ>Ⅱ、aVF电轴左偏-60°

 

ECG诊断:

律;

②间歇性LAFB;

③间歇性LPFB;

④间歇性LBBB。


02
讨论


LAFB的诊断标准:AHA/ACCF/HRS建议的诊断标准:

①成人面电轴-45°~-90°

aVLqR型;

aVL室壁激动时间≥45 ms

④QRS波时限≤120 ms。


LAFB可见于以下临床情况:①冠心病;②高血压病;③心肌病;④Lev和Lenegre疾病;⑤主动脉性心脏病;⑥先天性心脏病;⑦孤立性LAFB有时可见于正常人。


间歇性LAFB的鉴别间歇性LAFB是指/房心搏伴发的LAFB 图形一过性出现或消失。正确诊断间歇性LAFB的前提是应除外交界/室性激动或室性融合波鉴别的关键是确定其前有无完全相关的P波

 

间歇性LAFB发因素及ECG特点根据其诱发因素及ECG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① 急性心肌缺血发作:例1出现于运动试验诱急性MI时。冠状动脉造影示:LAD开口次全闭塞,LCX开口次全闭塞;例2出现于心绞痛发作时其ST:Ⅰ、aVL、V2~V6上抬,Ⅱ、Ⅲ 、aVF下移;亦提示LAD病变

 

Oliveros等认为:运动试验出现间歇性LAFB是冠状动脉LAD近端明显狭窄的标志其报道的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有LAD近端有明显狭窄其中1例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成功后复查未再出现间歇性LAFB

 

Biagini等研究了1187例疑似冠心病且无MI史的患者的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后认为孤立性LAFB与随访期间心肌缺血及心脏性死亡增加有关

 

②3阻滞:例3~5均是基本心搏“正常”,心搏间缩短时,呈现LAFB例6基本心搏LAFB,房早代偿间期后的第1次心搏,LAFB消失。决定心肌传导性的主要因素是动作电位0上升的速度和波幅,速度越快、波幅越大,传导速度就越快。反之则传导速度就越慢。当希浦系尚未完全复极,还处在动作电位3时,因膜电位较低,传导速度较慢,形成的阻滞称为3阻滞。

 

3阻滞包括室上性激动遭遇生理性不应期引起的传导异常(室内差异性传导)亦包括病理性不应期延长引起的传导异常(心率依赖性传导阻滞)如何区分功能性还是器质性3阻滞呢?有人认为以U 顶峰界,之前出现的为功能性,之后出现的为器质性。还有人认为:频率>180次/分的多为功能性,<150次/分的为器质性。

 

③4阻滞:例7LAFB,房早联律间期愈长QRS波愈接近窦性联律间期愈短LAFB愈趋于消失例8的LAFB心搏均出现于受阻型房早所致的长代偿间期后提示其LAFB系慢心率依赖性的。当浦氏纤维发生舒张期除极时,落在舒张期后期的激动,跨膜电位显著比复极刚完成时的要低。由于膜电位水平降低,0除极速率与波幅均减弱,因此激动的传导可发生延迟或阻断。与3阻滞不同,只要出现4阻滞就意味着是器质性的。

 

④3+4阻滞:例9当RR间期≤0.48 s时与≥1.44 s时均呈现LAFB型。3相与4相阻滞发生于同一例患者,Elizari等曾报道1例

 

⑤文氏LAFB: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文氏现象。但像例10这种发生于左前分支的直接显示型文氏现象非常少见Mangiola曾报道1例呈现文氏型LAFB第1个心搏在左前分支内的传导应为正常最后1个心搏在左前分支内的传导应完全阻断其余心搏则表现为不完全性LAFB,传导阻滞逐渐加重,但延迟的程度较左后分支应<20 ms如>20 ms,则呈现为隐匿性文氏现象。

 

⑥不完全性与完全性LAFB交替: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区分一个轻度的电轴左偏是在”正常范围”还是不完全性LAFB例11之图B出现的电轴左偏的程度+7~-46°交替变化时,应除外呼吸影响,参考以往并注意进行一系列的ECG观察,该例患者有以往图佐证,支持不完全性LAFB的诊断此情况应与文氏型LAFB不同:此情况的完全性、不完全性LAFB图形变化不是渐进性的,亦无周而复始的规律。

 

⑦间歇性LAFB+LBBB:Rosenbaum将LBBB分为2型:①分支前阻滞型;②分支型。并认为:孤立的分支前型CLBBB可酷似掩盖及夸张LAFB的表现不完全分支前型LBBB不影响LAFB的显示如何判断“不完全性”成了问题的关键

 

有2个情况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文献认为:据推测,至少有一半的CLBBB病例是不完全的尽管QRS波时限>0.12s

 

第二,心脏电生理已经证实:His病变或机械刺激右室可致LAFB的发生也就是说LAFB的病变部位可能并不在分支而在His束。因此,有些LAFB激动未到达左束支和分支之前LAFB可能就已经“产生了”

 

从理论上讲,CLBBB+LAFB也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例5的间歇性LAFB+LBBB支持由ICLBBB+3相LAFB所致例12尽管QRS波时限已达0.16 s但在此基础上还可间歇性地出现LAFB,且LAFB者QRS波时限增至0.20 s,似乎提示其所谓的CLBBB可能是ICLBBB否则不好解释间歇性电轴左偏及QRS波进一步增宽分支型LBBB由LAFB+LPFB组成

 

间歇性或交替性出现LAFB和LPFB的LBBB支持分支型LBBB的诊断(如例13);LAFB阻滞程度>LPFB时,电轴左偏,反之,则电轴右偏。例6之R5、6两处心搏LAFB图形皆消失,貌似同,但本质却迥异。

 

R5在LAFB消失的同时,QRS波时限增宽,应考虑其LBBB系已经存在的LAFB+3LPFB形成分支型LBBB的可能;R6在LAFB消失的同时,伴有QRS波时限的缩短考虑系长周期后3相LAFB消失有关例8之LAFB呈4相性,LBBB呈3相性,有不同程度的电轴右偏,不能除外3相LPFB+持续存在的LAFB形成分支型LBBB的可能

 

⑧诱因未明:例11之图A,例12均系LAFB成比例出现,并不伴随心率的变化。


间歇性LAFB对QRS-T的影响:QRS波:


aVLqR型:除例5、6、13外,其余病例aVL均呈qR型;例5、6、13均系间歇性LAFB+LBBB者,考虑系LBBB对初始向量的影响所致

 

②例9间歇出现LAFB对多导联异常q波有一定程度的掩盖作用例2、4,Ⅰ、aVL导联LAFB时出现q波貌似异常q波;LAFB常使下壁导联ST-T波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抬、增高,Ⅰ、aVL导联ST-T波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与倒置因此LAFB可不同程度地拟似掩盖或夸张心肌缺血的表现(如例2、4、1)。

 

③QRS波时限:例4~6、12增宽10~40ms外,余病例无明显变化。


03
结论


①间歇性LAFB较少见;


②其诊断要除外交界/室性激动或室性融合波;


③LAFB可拟掩盖异常Q波、ST-T改变;对ECG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④间歇性LAFB隐现受以下因素影响:急性心肌缺血;3阻滞(生理性病理性);4阻滞;3+4阻滞;文氏现象;间歇性LAFB+LBBB;诱因未明。


⑤部分CLBBB未必是“完全”的。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相关链接


心衰发作或加重时听不到啰音?有2种情况!


生物可吸收支架:延长双抗血小板时间预防支架血栓无效


60岁以上保持健康的策略


他汀应该怎么用?从拜登、特朗普和克林顿三个病例说起


16个健康谣言,不能相信!


健康宝典20条,请转给亲朋好友!


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几乎都会有胃肠道损伤


九类人不建议坐飞机!心血管病患者出行指南


尿酸升高,应该怎么吃?


18种导致尿酸升高的动物性食物


32种导致尿酸升高的植物性食物


斑块侵蚀的特点丨健心知著


2020 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


2021年结构性心脏病进展盘点——心衰器械治疗篇


阿司匹林的往世今生


阿司匹林:该吃的没吃,不该吃的乱吃!


再谈沙坦类药物致癌


心脏起搏器功能的“是与非”


糖尿病心肌病,3个认识误区要小心!丨心衰学堂


非常实用而被忽视的aVR导联,建议收藏!


我国首部急救科普三维动画——心肺复苏,转发可救人一命!


心源性猝死并非全无征兆,请注意这10个“魔鬼时刻”


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话说“地平”类降压药


血脂与降脂治疗8问8答


大白话说甘油三酯


“晨跑猝死”频发的背后,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男士傍晚锻炼可降压减脂!


“晨跑猝死”频发的背后, 藏着怎样的真相?


胖一点可能更长寿!最新医学研究结果


心肌病规范抗凝,来看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用药,这10个错误不能犯!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五大注意事项!


快看!美国公布生命健康8要素,具备越多越长寿

心血管一周好文榜 Top 10(7.4-10)


哪些人血管容易堵塞?《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给出答案


引起心梗脑梗的10个因素,3个不可改变,7个可以改变,看看都有哪些?


高血压,如何吃早餐、午餐和晚餐?


房颤合并衰弱患者如何抗凝?


发现斑块或心肌缺血,就吃阿司匹林吗?周医生教你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不同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


正在吃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手术期间该如何管理?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


盯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别走神、别分心、别含糊!


不建议常规睡前吃降压药!三大高血压组织立场文件


他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倒退?美国新声明【附PDF原文】


详细盘点“地平”类降压药


胆固醇控制正常后他汀可以减量或者停药吗?胆固醇会不会降得太低?会不会有危险?


心梗后,吃他汀、阿司匹林和ACEI复方制剂更有益!欧洲多国SECURE研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