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第四届肝病创新论坛在京召开,共探肝病防治新路径

2025-04-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5年4月12-13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肝病创新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屈浩鹏副局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邱祥礼副秘书长等肝病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领导、专家参会,就新型药物研发和创新生态、伦理审查、病毒性肝炎、肝癌等话题分享讨论,共探肝病防治新路径。




我国肝病患者超4亿
创新推动肝病防治


论坛开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主持,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邱祥礼副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邱祥礼副秘书长


邱祥礼副秘书长指出,当前我国肝病防治形势严峻,患者总数已达4.12亿,其中酒精性肝病超5000万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突破2.03亿,这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涉及家庭幸福和社会经济负担。他强调,肝病防治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方协作、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肝病防治事业发展,基金会将继续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


贾继东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回顾了肝病创新论坛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该平台已汇聚国内外顶尖科研专家、临床医师、药企研发精英及评审专家,在推动肝病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介绍,本届论坛在往届基础上实现三大创新:增设伦理审查专题,邀请监管部门及伦理专家深入探讨政策与实践;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增设肝癌专题,汇集北京、上海、香港权威专家分享前沿成果;优化讨论环节,促进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他强调“创新之路虽远必达,实践之途虽艰必行”,并勉励与会专家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我国肝病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



院士领航探真知
前瞻肝病诊疗新趋势


在院士讲坛环节,针对中国乙肝防治现状,庄辉院士指出,诊断率不足、治疗覆盖率低以及相关死亡率高是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需突破传统指南限制,大幅扩大治疗可及性,通过提高治疗覆盖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


庄辉院士强调“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患者虽看似低风险,但实际上存在显著的并发症风险。提倡对所有慢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即“全治”策略,以加速消除乙型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倡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教授线上作报告


王福生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免疫疗法在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对其深层机制认识仍存在不足。让人惊喜的是,儿童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有着较高的功能性治愈率,这为探索乙肝功能性治愈提供了重要线索。他强调,未来研究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结合,坚持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推动乙肝功能性治愈实现突破性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线上作报告


樊嘉院士报告中指出,我国肝癌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新发肝癌占全球45.3%,五年生存率14.1%。他提到肝癌无创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新的诊断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早期检测的准确性;还探讨了肝癌治疗新策略,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面已初现曙光。


他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只有把地基打牢,临床治疗才能有真正的突破。他鼓励大家深入研究,用新的理论和发现,推动肝癌诊疗进入“可防、可治、可控”的新阶段!



多维度创新突破
推动肝病防治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还围绕新药研发、伦理审查、病毒性肝炎、肝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多个专题展开深入研讨,呈现肝病防治领域前沿成果。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屈浩鹏副局长


在新药研发和创新生态板块,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屈浩鹏副局长指出,北京创新药审评审批试点成果显著,已有10个项目纳入试点,其中8个获批,6个启动,从获批到启动的平均时间缩短至6.2周,最快仅需3周。伦理审查专题中,专家分享伦理互认经验,数字化技术助力临床试验管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


病毒性肝炎专题汇聚顶尖学者,探讨慢乙肝临床治愈、抗体药物应用、功能性治愈理念更新等话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系统阐述了反义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的作用机制与最新进展。他着重指出,反义核酸技术在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同时,联合治疗策略可能带来的额外获益,为慢性乙肝的创新治疗方案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与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云帆教授


肝癌专题多位专家报告中聚焦肿瘤微环境、T细胞、转移复发等展开学术分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云帆教授指出,转移复发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不同器官转移灶在免疫微环境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创新性地提出治疗策略。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学界对肝癌转移机制的认知,更为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精准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望推动肝癌临床治疗模式的革新与发展。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专题备受关注,专家指出其已成肝脏疾病首要病因,严重影响全球数亿人群的健康状况。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强调,代谢功能障碍贯穿疾病全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既是肝脏疾病也是系统性疾病。尤红教授介绍了新药研发与诊断技术进展,多款药物临床试验效果良好。此外,创新技术与中医药专题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与会专家一致看好AI、基因治疗等创新技术与传统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潜力与前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




贾继东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此次会议汇聚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产业转化及政策监管等多领域智慧,呈现了基因治疗、AI、中医药创新等突破性进展,展现了我国肝病防治的蓬勃生机。衷心感谢各位讲者的倾囊相授,也感谢医药企业对论坛的公益支持。未来将持续优化平台建设,深化多学科融合,携手推进肝病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END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