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慢病管理·大师同行】吴钢、宗文霞教授:综合权衡,因人用药,漫谈心绞痛药物选择与慢病防控

2022-05-25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原创 稳定型心绞痛
01
高考注意事项

资讯插图.jpg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助力我国慢病管理事业发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启动“慢病管理 大师同行——大师说·慢病综合管理专家访谈”。项目聚焦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等全程管理,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访谈,分享诊疗经验,探讨临床难点,以提升临床医生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我国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获益。


本期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吴钢教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宗文霞教授,介绍我国稳定型心绞痛管理现状。现整理采访精粹,以飨读者。


吴.png


吴钢 教授

武汉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梅奥诊所博士后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副主任、心内一科副主任

全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药物治疗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重症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主持国家基金2项,世界健康基金会项目1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主编专著5本

获国家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际大会优秀论文奖3项



吴钢简介20180712_02.png


宗文霞 教授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心血管学会委员

湖北省老年保健协会理事

湖北省医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康复医学会委员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1年,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担任PI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药物繁多,各有优势

针对性用药改善心绞痛控制


01

日常诊疗中,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占比大概多少?心绞痛控制情况如何?


吴钢教授: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在10‰左右。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占比约为30%~40%。即便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疾病前期也多是稳定型心绞痛,在一系列诱因(例如斑块破裂等)下,逐渐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宗文霞教授: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三级医院就诊相对较少,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约为20%~30%,多数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随访患者。这一部分患者在心绞痛发作诱因、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部位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整体而言能够在规范的治疗下获得较好的控制。


02

心绞痛发作频繁,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有无服用心肌代谢类药物,为什么?


吴钢教授: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重点在于扩张冠脉,改善冠脉血供。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有条件可以尽早进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药物治疗方面,心肌代谢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治疗方案,其可以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供血不足的问题,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宗文霞教授: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可以分为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两大类,心肌代谢类药物是常见的缓解症状类药物,此外硝酸酯类、β阻滞剂也属于这一类药物。心肌重构是冠心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心肌代谢类药物针对心肌重构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在硝酸酯类等药物缓解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会选择心肌代谢类药物。


0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指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为: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预防危险事件。临床中常用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有哪些?不同类型药物各有何特点?


吴钢教授:临床中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很多,例如辅酶A、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等,但只有曲美他嗪是专门针对心绞痛发病机制来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心肌缺血时,从三磷酸腺苷(ATP)产生的能量减少,导致依赖能源活动的心肌收缩发生障碍。而曲美他嗪可抑制游离脂肪酸代谢,使心肌以葡萄糖代谢为主产生能量,提高氧的利用度,产生更多的高能磷酸键。正因如此,曲美他嗪十分适合应用于由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绞痛。


04

硝酸酯类药物是首选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您考虑加用哪类药物,为什么?


吴钢教授: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的作用机制,在以往治疗心肌缺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对冠心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抗凝药物和心肌代谢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冠心病患者由于血栓形成而存在严重冠脉狭窄,单纯扩张血管难以有效改善症状。因此,进行抗凝治疗,改善心肌代谢,从长远看为心肌缺血患者带来的获益更为明显。


宗文霞教授:随着抗心绞痛的药物越来越丰富,硝酸酯类药物也不再是临床中的唯一选择,在心绞痛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例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选择他汀或双抗类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降低心肌需氧量的药物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代谢性药物。此外,对于心衰合并心绞痛人群,也可以选择伊伐布雷定降低心率,减少心脏耗氧。





曲美他嗪优势独到,

及早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05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您通常在疾病的哪一阶段为其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为什么?


吴钢教授:临床中通常在患者病情加重才加用曲美他嗪,一方面是由于治疗理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价格和患者经济情况。但如今临床提倡更早应用曲美他嗪,在疾病早期改善心肌代谢,对疾病控制更为有益。


宗文霞教授:曲美他嗪可以抑制心肌脂肪酸β氧化,增加葡萄糖氧化,从而调节细胞内ATP水平,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临床中多用于心绞痛发作的预防性治疗,及早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缺血性心脏病。此外,也可以联合用于心绞痛控制不佳的患者,以期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06

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和耐受性合理选择适宜药物,您认为哪类患者适合口服曲美他嗪治疗? 


吴钢教授:曲美他嗪适用于控制欠佳的稳定型心绞痛。除心绞痛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可能存在局灶性坏死,应用心肌代谢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


宗文霞教授:冠脉微血管病变患者是曲美他嗪的主要应用人群,例如心衰合并心绞痛、PCI术后以及X综合征患者合并心绞痛症状


07

若患者在口服曲美他嗪的情况下心绞痛症状控制良好,想要停药,您是否建议患者停用曲美他嗪,为什么?什么样的患者不建议停药?


吴钢教授:临床中不建议在心绞痛症状得到控制后就停用曲美他嗪。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即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管中仍可能存在病变,快速停药可能造成病情反复。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长期应用曲美他嗪也被证实能够减少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再发作。此外,曲美他嗪副作用较少,长期用药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心绞痛患者的长期基础用药。


宗文霞教授:部分患者在长期应用曲美他嗪的情况下心绞痛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或通过血运重建有效改善微血管病变,血压、血糖等也能够获得稳定,可以考虑停用曲美他嗪。但若合并心衰或是非阻塞性冠心病,则不建议患者停药。


08

心肌代谢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辅酶A、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曲美他嗪、雷诺嗪、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等,您认为曲美他嗪与其他心肌代谢类药物的优势有哪些?


吴钢教授: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等均是提供心肌代谢的底物,通过吸收真正作用于心肌的含量十分有限,而曲美他嗪则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在作用机制上更有优势。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曲美他嗪也是唯一一个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证实能够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宗文霞教授:辅酶A是最早应用的心肌代谢类药物,但其疗效十分有限。此后1,6二磷酸果糖、注射用磷酸肌酸钠也应用于临床,但多是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足。曲美他嗪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用于冠脉功能不全引发的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绞痛症状。从机制上看,主要通过抑制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而抑制心肌脂肪酸β氧化,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大量基础研究还证实,盐酸曲美他嗪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周围循环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也在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成为多个指南的推荐选择。


09

曲美他嗪具有作用机制独特、疗效显著、临床证据充分等特点,您在临床中使用曲美他嗪的感受如何?


吴钢教授:曲美他嗪在临床中应用已经近20年,作为医生对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效果有着深刻的体会。许多心绞痛患者在长期应用曲美他嗪后,运动耐量得到提高,心绞痛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从长远来看,曲美他嗪通过改善心肌供氧,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重构,从而能够降低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大等概率。


宗文霞教授:我的母亲就是一位长期应用曲美他嗪的冠心病患者,自20年前造影检查发现50%狭窄后,一直使用曲美他嗪预防心绞痛,其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令我深有体会。


10

在《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的引领下,我国仿制药物的研究发展在不断进步。您认为原研药品与仿制药品的用户群体有不同吗?您认为原研药品更适合哪类患者?什么样的患者不适合更换药品?


吴钢教授:曲美他嗪原研药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肯定,在仿制药上市后,显著降低了药物价格,对患者而言更为有益。在临床中,是否为患者更换仿制药需视患者的经济情况,原研曲美他嗪尽管不及仿制药便宜,但价格并不高,在患者能够负担的情况下,会依旧建议患者应用原研药。


宗文霞教授:在带量采购的政策下,仿制药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否为患者换药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中国一致性评价规定,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仿制药/参比制剂在80%~125%则是可接受的,这也反应仿制药的疗效可能存在一定波动。在临床中,对于病情较轻、经济负担较重的心绞痛患者,可以考虑更换为仿制药。但对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维持原研药治疗,以确保病情不会受到波动。





政策引领,医患同行

共促慢病管理水平提升


01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对于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吴钢教授:首先,需要在全民中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或延迟慢性疾病的发生,这也是慢病防治系统工程的第一步。此外,要积极开展疾病教育,令患者掌握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临床症状,从而能够在症状发生时及时就医,获得有效的治疗。最后,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同样尤为关键,需要医生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总而言之,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这场慢病防治战役一定会取得卓越效果。


宗文霞教授:湖北省出台《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针对3类重大疾病、2类基础疾病和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一系列防治工作,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于人民健康的重视。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中国慢病管理将在宣教预防、早筛早诊、规范治疗和分级诊疗等多个方面继续深入,切实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水平。


02

《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中要求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包括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探索推广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您认为哪些是心血管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的早期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吴钢教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掌握心血管高危人群特征,有助于在这部分人群中加强监控,从而有效减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宗文霞教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患者,明显心血管病家族遗传倾向人群,此外还有肥胖、吸烟、高龄人群等。对于这类人群,要及早进行干预,关注对血糖、血压、血脂的管理,必要时定期进行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


审批编号:VSMKT202205190008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