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自主创新突破!腺瘤检出率提升62%!妙手帽精准突破结肠镜盲区检测难题 | 消化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妙手帽显著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检出率

Improved Adenoma Detection Rate Using a Novel Colonoscopic Distal Attachment: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发表期刊:《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IF2023:8.5)

通讯作者:翟惠虹、李鹏

第一作者:郭蕊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推荐理由


妙手帽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结肠镜辅助一次性先端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费用低等特点,该设备能显著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检出率,尤其是直径小于10mm、位于横结肠和左半结肠的腺瘤,从而提升结肠镜检查质量。


研究解读


为评估新型结肠镜远端附件“妙手帽”对腺瘤检出率(ADR)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团队设计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于2023年5月至8月招募了1179例18岁以上拟行常规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使用妙手帽辅助的结肠镜(EAC)组和常规结肠镜(SC)组。主要研究终点为腺瘤检出率(ADR)。


图片1.png


在纳入的1179例受试者中,有593例和586例分别被随机分配接受妙手帽辅助的结肠镜检查和常规结肠镜检查。和常规结肠镜相比,妙手帽辅助的结肠镜组的总体ADR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组(34.2% vs 24.6%,P < 0.001),妙手帽辅助的结肠镜组的平均腺瘤检出个数(APC)也显著更高(0.64±1.19 vs 0.44±1.05,P=0.002)。亚组分析进一步发现了妙手帽辅助结肠镜显著提高了5-9毫米腺瘤的检出率(13.8% vs 8.5%,P =0.004)和小于5毫米腺瘤的检出率(27.0% vs 17.2%,P < 0.001);此外,妙手帽辅助结肠镜显著增加了横结肠(10.8% vs 6.1%,P =0 .004)和左半结肠(21.6% vs 13.7%,P <0 .001)腺瘤的检出率。两组结肠镜检查在退镜时间、疼痛评分、严重不良事件如出血、穿孔或严重黏膜撕裂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胃肠病学院ACG(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官方杂志《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中科院1区),文章标题为“Improved Adenoma Detection Rate Using a Novel Colonoscopic Distal Attachment: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图片2.png


专家点评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肠镜可以及时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从而减少CRC的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ADR是评价结肠镜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低水平的ADR是发生间歇期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提高ADR可以减少间歇期癌的发生风险。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却存在着很高的腺瘤漏诊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规范的内镜操作是提升ADR的关键。


在结肠镜远端安装机械性辅助设备,可以增加黏膜的显露,改善内镜下视野,从而提高腺瘤检出率。另外,在结直肠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操作过程中,临床医生会选择在结肠镜头端佩戴透明帽以便于暴露视野、稳定操作距离、提高剥离效率。在这种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南京微创自主研发了一款辅助设备(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1821161145.X)。该设备结合了传统的黏膜暴露装着和透明帽的优势,具有六个柔软的手臂,在进镜时手臂贴近镜身,以减少进镜阻力;而退镜时手臂张开,勾拉黏膜皱襞、减少盲区,从而增加结直肠黏膜的可视化程度,发现更多的隐藏在黏膜皱襞间的腺瘤。在息肉切除的过程中(EMR或ESD),类似透明帽的前端设计可以更好地暴露操作视野,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剥离效率,从而优化息肉切除过程。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结肠镜相比,妙手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ADR和APC,尤其是直径小于10mm的中小腺瘤检出率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横结肠和左侧结肠的腺瘤检出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妙手帽同时优化了结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的过程,缩短了结肠镜检查时间,既没有增加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没有降低患者的舒适度。该研究显示,妙手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价格低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用于日常的结肠镜操作。


作者简介


翟惠虹 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微创减重治疗协作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消化道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提高结直肠腺瘤发现率、胃肠道早期肿瘤高危人群识别及内镜下诊治等领域,尤其擅长于放大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ESD、EMR术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曾到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及日本新泻大学病院内镜中心研修学习。近年来先后主持科技部十三五子课题1项,《结肠癌中CacyBP/SIP入核后调控蛋白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及鉴定》等结肠疾病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共11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约50余篇,并参编《大肠内镜诊断基础及技巧》等多部著作。


李鹏 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获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北京市“登峰”人才、国家名医·优秀风范、京城好医生·医者先锋等人才称号及荣誉;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等。长期致力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产消化内窥镜的多中心系统评价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结直肠管状腺瘤病变精准防治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重点课题、北京市医管局协同重点专项、北京市科委京津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作为通讯作者在Ann Intern Med、JEV、GIE、Am J Gastroentero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项重要科技奖励,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重要教学成果奖励。主编及参编指南9部,作为第一执笔人或通讯作者编著多个消化领域权威性指导文件。


张澍田 主任医师
点评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等。兼任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副主编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消化内镜学(Endoscopology)”。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主编专著10余部,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 《Gut》、 《Endoscop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 SCI论文100余篇。


郭蕊 副主任医师
第一作者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系病)。师从: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李鹏教授。专业特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危重症的诊治,擅长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的抢救和治疗。擅长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识别和内镜下治疗,特别是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治。现任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肠癌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转化医学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团队介绍



翟惠虹团队.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集医疗、教学、科研、转化为一体。2020年被世界内镜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内镜中心(Top20),2023年获批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消化健康学院挂靠单位、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等。


近五年,消化中心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十余项,在Gut、Ann Intern Med、JEV、GIE、Am J Gastroenter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消化中心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委等重要学术职务。科室在消化系统急危重、疑难病及消化道早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