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期编委:宋立志 李建林
作者:宋儒亮 官健 李建林 罗斌 甘翌晓 宋立志 周攸
纠纷酌定结果、结论、结局的评析背后
更多考验着对“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的践行
宋儒亮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省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主任
阅读本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面对患者死亡,医方诊疗有责任吗?面对患方、医方的责任分配,法院判决有问题吗?
回答这样的问题,三言两语,恐难说清。为此,聚焦医事纠纷的处置、评析与完结三个阶段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理解医事纠纷领域的故事。
一、医事处置:一个动态讲述医学和法学二合一故事的专业领域
生命、健康和身体等事宜,医学关注,法学关心。基于专业角度,面对推进中的这些事宜,往往需要开启与之对应的救济——医疗救济和法律救济——活动。 开启救济活动,意味争议之事,已有结果、已出结论和已经结束。
这其中,基于医学视野,进行临床上的救济活动,称之为“医疗救济”,此时,围绕医疗救济活动,就在讲述医方一个脚在“医院”是如何与怎样的故事。
医疗救济,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讲究科学、专业和结果。进行医疗救济,核心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活动,最终有一个符合医学规律的结果、结论、结束的过程;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实施医疗活动,比如药物、手术、免疫等疗法,实现对生命、健康和身体等的救济保障。结合本医疗案,尽管患者在该医院有救治,但没有成功救治,最终死亡。“最终死亡”是医方医疗救济给予的医学答案。
显然,面对医方“一个脚在‘医院’”这个医学故事,医学上,其之结束、结果结论就是,患方不满意,提起诉讼,让“脚”之故事,由“医学”之域、“医院”之地进入 “法学”之域、“法院”之地。对此,我们该如何看?
这其中,基于法学视野,进入法院中的救济活动,称之为“法律救济”,此时,围绕法律救济活动,就在讲述医方另一个脚在“法院”又如何与这样的故事。
法律救济,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讲究科学、专业和后果。进行法律救济,核心目的是在一系列的法律活动结果、结束之后取得一个法律结论的过程;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实施法律活动,比如调解、仲裁、裁决、复议和诉讼等方式,实现对生命、健康和身体等救济保护。结合本医疗诉讼案,尽管医方有进行救治,但患者在医院死亡。“医方有50%责任”,这是法院对患方死亡事宜给出一个法学答案。
显然,面对“一个脚在‘法院’”这个法律故事,法律上,其之结束、结果、结论就是医方、患方各“50%”。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总之,进行医疗救济,讲述的是一个脚在“医院”的境况问题,关注的是临床活动如何专业实施的问题;面对法律救济事宜,讲述的是一个脚在“法院”的境况问题,关注的是司法活动如何专业展开的问题。这其中,临床活动之结果、结论、结束,该如何进行司法评价、评论和评估,比如对推动工作等是好还是坏,是利还是弊,等等,这不仅关系具体的医疗个案、法律个案,也关系抽象的生命、健康和身体等的保护与保障。
也即,此时是以医事处置为例,医学和法学,二合一,讲好故事,动态跟进,实现更好造福民众,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二、医事评析:一项兼具本质、跨界和初心三合一于一体的专业融合
评析诸如“患者死亡,医方诊疗有问题吗?面对患方、医方的责任分配,法院判决有问题?”等救济问题,不是轻易地、随意地,而是专业地、慎重地。为此,对这些救济活动进行评价、评论和评估,认为当具备这样的思维与认知。
首先,进行救济结局的评析,本质安全,不可缺。救济就要保障本质安全。没有救济,医学上,就没有康复,就没有生存;法学上,就没有恢复,就没有权利。进行医学救济、法律救济,本质安全,不可或缺。进一步而言,对救济进行的评价、评论和评估,是一种后效评析,既具回顾、总结与提炼之意,又是完善、提升和展望之举,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次,进行救济结局的评析,跨界思维,不可少。生命、健康和身体等的权益保护保障事宜,是进行救济的共同源头。对共同之源进行救济,学科类别可不同,救济类型可不同,比如,医学救济不同于法律救济,但这意味彼此之间不能沟通、不能跨越,恰巧相反,进行救济时,许多都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事实、证据、程序和规则,都注重实体和程序的有机统一,都注重规律尊重和规则的运用,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对救济结局进行评价、评论和评估时,要力争拥有跨界思维和方式,善在不同学科中进行理念移植、方式转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期实现对目标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进行救济结局的评析,初心使命,不能丢。进行救济,是有导向和目标的,那就是要让生命、健康和身体等的权益的保护和保障,更符合初心,更符合本源,更符合人本。
也即,以医事评析为例,本质、跨界和初心,三位一体,跨界跨越,专业互通,实现更好造福民众,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三、医事完结:一场秉承换位、设身、用心和底线四位一体的专业考试
面对诊疗不利的结果、结论和结局,法院以酌定方式进行裁判,如何看?这,说出来,不容易;讲清楚,更不易;提妥当,难上加难。
这其中,“如何动态讲好医学和法学二合一故事”、“如何动态把握好本质、跨界和重新三合一于一体的专业博弈”?方法方式,千条万条,切实导入和不断强化“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甚为重要,甚是紧要,为什么?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切实理解和真诚认同,势必缺乏正确指引,“屁股在决定脑袋”,各说各话,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当然。这,不是我们期待的,更不是我们要看到的;如果有了这方面的切实理解和真诚认同,就有正确理念的指引,“脑袋在决定屁股”,依法表述,公平正义,成为必然。这,是我们期待的,也是我们要追求的。
结合本案,医学上,均知患者心梗有风险危险;法律上,都知救治有后果有责任。既如此,在进行了相应的医学和法学救济之后,面对临床活动的结束、结果、结论和结局时,比如“患者死亡,医方诊疗有问题吗?患方、医方的责任分配,法院判决有问题?”之追问,该如何看待?
这三方面的内容,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强调:
一是,专业上坚守和融合,一定要到点
这其中,就是要切实讲好、讲专、讲准一个脚在“医院”、一个脚在“法院”的医事法治故事。这是第一步。
二是,理念上的坚持和融通,一定要到位
这其中,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更要看隐藏在专业背后的逻辑,即有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之心、之意、之情。若有了它,即便面对上述医疗救济、法学救济,即便有利弊得失之考量,本案或可有更公平的一类境地、更公正的一个结局。
结合到本案,在“面对患者死亡,医方诊疗有问题吗”之追问时,通过司法审查,若知晓本医案在诊疗时,在有裁判文书认可的医学救济活动中,医方、患方都能在这些方面有多做、多用和多查,比如有切实展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之理念的医学活动、医疗行动——有提供绿色通道、及时进行会诊、开展紧急救治,等等,那么,当时患者之救治,结局或会更妥善;此时之判决,患者权益会有更多之救济。
结合到本案,在“面对患方、医方的责任分配,法院判决有问题?”之追问时,通过司法审查,若知晓本案件在审理时,在有裁判文书认可的医学救济活动中,医方、患方和法院能都能在这方面能有多做、多用和多查,比如有清晰展现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理念之法学活动、法律行动——有针对风险的说明告知、有基于风险的知情同意、推动专家辅助人出庭、对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等等,那么,当时对医方之救治,评价或会更妥当;此时之判决,对医方之救治会有更多之体谅。
三是,拿捏上的分寸和尺度,一定要到家
这其中,万变不离其宗!基于生命、身体和健康等事宜保障和保护需要,完结的临床救济是好还是坏,通过一个脚在“医院”的故事讲述,可知一二;完结的司法救济是对还是错,通过另一个脚在“法院”的故事讲述,也可知一二。面对纠纷争议,裁判的结果、结论和结局,固然重要,看似泾渭分明,但背后之逻辑,更是紧要,往往难解难分,这其中,“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坚持底线”的践行,理解上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拿捏上是强一点还是弱一点,不仅在影响具体的纠纷个案,更可在左右行业的导向。也即,以医事完结为例,换位、设身、用心和底线,四位一体,持之以恒,实现更好造福民众,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