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上肢斑块伴颈部斑疹,最终确诊竟是病毒感染相关的淋巴瘤|今日病例

2022-07-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一、病史简介


女性,55岁,上海人,2021-12-08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左上肢皮肤斑块4月余,颈部及下肢斑疹2周

现病史

  • 2021-07 患者左前臂出现多个斑疹,未予重视。

  • 2021-08-02 斑疹加重,发展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伴瘙痒,无发热、关节肿痛等。至A医院就诊:考虑丘疹性荨麻疹,予复方炉甘石洗剂,地松樟薄乳膏外涂。2021-08-21 加用卤米松外涂,症状无缓解,仍有新发,呈环状离心性扩散。

  • 2021-09-08 转至B医院,查血肝肾功能正常,自身抗体阴性,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行左上肢皮肤斑块活检,病理考虑炎症细胞浸润,见小部分细胞核大、深染。2021-09-30 起予莫匹罗星+复方甘草酸苷片+索眯新尿素乳膏+依巴斯汀片治疗,原皮损可缓解但仍有新发。
  • 2021-10-23 再次至A医院就诊,考虑孢子丝菌病,予伊曲康唑100 mg bid,尿囊素维他软膏0.1 g bid 外涂治疗2周,皮肤斑块无好转。2021-11-06 调整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50 mg tid po,铝薄地松搽剂、百多邦外涂治疗,症状稍好转。完善寄生虫抗体,均阴性。
  • 2021-11-23 颈后、双侧小腿出现皮肤新发病灶,为红色片状斑疹,左侧小腿处有脱屑。至C医院就诊,查前臂B超:左侧前臂混合性结构,考虑炎性改变,结节性红斑?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50 mg tid po,醋酸地塞米松搽剂外涂、夫西地酸软膏外涂治疗,皮疹无好转。现为明确反复皮疹病因,收入感染病科。
既往史:体健。

二、入院检查(2021-12-08)


【体格检查】

  • T:36.6℃,P:84次/分 ,R:20次/分 ,BP:112/76 mmHg 。
  • 神志清,精神可,对答切题。左上肢见红色环状水肿性斑块,不规则炎症色素沉着斑,两处小核桃大小暗红色结节,表面疣状结痂。左下肢,背部皮疹红色不规则斑片。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02.png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 4.36×10^9/L;N 65%;HB 139 g/L;PLT  206×10^9/L;

  • 炎症标志物:hs-CRP 0.6 mg/L;ESR 2 mm/H;PCT 0.03 ng/ml;

  • 生化:ALT/AST 52/32 U/L;sCr 57 μmol/L,UA 217 μmol/L;LDH 232 U/L;Na 144 mmol/L,K 3.6 mmol/L;CK 98U/L,CK-MB 12 U/L;

  • 尿常规、粪常规:(-);

  • 病毒抗体:CMV-IgG+CMV-IgM-;EBV抗体及HIV抗体均阴性;单个核细胞EBV-DNA <5.0×10^3,血浆EBV-DNA低于检出下限;CMV-DNA低于检出下限;

  • T-SPOT :A/B 14/35(阳性对照 305);

  • 血涂片找微丝蚴:未找到;

  • 免疫固定电泳:阴性;

  • 细胞免疫:CD4 434 cells/ul;CD8 274 cells/ul;CD4/CD8 1.6 ;

  • 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 22.7 ng/ml,余均正常水平;

  • 自身抗体:均阴性;


【辅助检查】

  • 胸部CT:两肺小结节,右肺少许慢性炎症。
  • 腹盆增强CT:肝小囊肿。
  • 心超:室间隔膜部瘤(未测及分流)。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女性,左上肢皮肤斑块4月余,下肢斑疹2周。起病慢,病程较长,以皮肤斑块斑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血炎症标志物均正常,T-SPOT升高,血清寄生虫抗体均阴性。外院皮肤活检病理无特征性改变,先后予以外涂抗过敏、抗真菌药膏治疗效果不佳。考虑病因如下:


  1. 细菌性感染:应考虑慢性感染病原体,如皮肤结核感染,可表现为鲜红色或红褐色粟粒大小结节,可融合成片,好发于面部,颈部等;也可见疣状皮肤病变, 可出现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四周红晕称为“三廓征”,多见于成年男性手背、指背等暴露部位;也可见硬红斑、皮肤溃疡等。再如,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出现结节病变、皮肤溃疡。该患者皮肤病变病程进展缓慢,应考虑上述感染,结合T-SPOT升高,需警惕结核菌感染。建议再次行皮肤病理活检,完善病理及组织病原体检测协助诊断。

  2. 真菌感染:孢子丝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感染,病程可延续数月乃至数年,多见于农民、矿工等,可表现为皮下结节、脓肿、溃疡、肉芽肿等,可沿皮肤淋巴管分布。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圆形、梭形孢子和星状体。结合该例患者斑疹改变,考虑该诊断,但病程中无病原学证据,伊曲康唑短期抗真菌治疗后斑疹无好转。仍需病理及微生物检测进一步明确。


  3. 恶性肿瘤:该例患者中年女性,上肢斑块,慢性起病,先后抗真菌、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虽外院病理未见明显肿瘤细胞,但仍需警惕皮肤来源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可再次组织活检,必要时行PET-CT协助诊断。


  4.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病):与感染相关,部分与肿瘤相关,好发于女性,多见于四肢和颈部面部,病初为红色结节,逐渐扩大,边缘隆起,可形成脓疱或水疱。组织病理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该例患者皮损类似,但外院病理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必要时再次活检协助诊断。 


  5. 脂膜炎:起病急性或亚急性,以反复全身不适、关节痛、发热、皮下结节为特征。皮肤型脂膜炎以皮下结节为特征,皮下结节大小不等,结节性红斑好发于年轻女性,表现为胫前成群疼痛性结节。病理见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该患者起病缓慢,无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该诊断可能较小。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 2021-12-08 多次建议外借外院病理切片会诊,患者及家属拒绝,要求重新活检。

  • 2021-12-09 皮肤科会诊建议左上肢皮疹活检,1处红色水肿性斑块,1处结节。

  • 2021-12-10 左前臂平扫+增强MRI :左前臂皮下多发病变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水肿,考虑炎性肉芽肿病变机会大。


03.png


  • 2021-12-10 行皮肤活检,左前臂近肘端皮损及其周围皮肤、皮下活检组织约1.5 cm×0.7 cm×0.6 cm;组织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阴性,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分枝杆菌培养阴性(2022-01-24 报告)
  • 2021-12-13 左前臂外侧皮肤活检初步病理:考虑表皮囊肿破裂伴感染。左前臂近肘端皮肤初步病理报告见下图。再次建议患者外借病理切片,患者仍拒绝。

04.png


  • 2021-12-13  血NGS:检出少量人类γ疱疹病毒4型(EBV);皮肤组织NGS结果回报:皮肤组织大量检出人类γ疱疹病毒4型(EBV),次要检出大芬戈尔德菌(定植可能)。

05.png


06.png


  • 2021-12-14 教授查房,考虑感染(包括结核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依据不足。与皮肤医生沟通,暂予以沙利度胺 50mg bid po调节免疫,辅天晴甘平100mg tid po保肝治疗;待病理组化结果回报。
  • 2021-12-15 行PET/CT:左前臂皮肤炎性病变,右侧前臂、双下肢皮肤及左侧腋窝淋巴结炎性病变可能,请结合临床除外血液系统肿瘤累及。

07.png


  • 2021-12-17 皮疹无明显好转,复查ALT/AST 77/47U/L。考虑患者病情疑难,嘱出院待病理报告,拟门诊行多学科综合(MDT)讨论。

出院后随访
  • 2021-12-22 感染病科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MDT):
  1. 病理科:患者免疫组化已完善,检测出大量EBV,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以T淋巴细胞为主,考虑EBV相关淋巴组织增生,建议基因重排。
  2. 核医学科:患者左前臂病变区域代谢明显升高,但无化脓等表现,感染可能性低,结合PET/CT结果考虑淋巴瘤、肉芽肿性病变可能。
  3. 影像科:患者影像学提示大范围皮下水肿,实性肿块,肿块内见丰富血供,淋巴瘤可能。但患者T2信号过高,与淋巴瘤表现不符,尚需进一步评估或结合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4. 血液科: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目前病理结果,患者皮肤淋巴瘤可能性大。
  5. 小结:淋巴瘤可能大,待病理基因重排结果及最终病理报告后,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
  • 2021-12-29  左前臂近肘端皮肤病理报告:考虑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左前臂外侧皮肤病理报告: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可能。
  • 追问病史,患者无鼻塞、鼻出血等鼻或鼻窦累及症状,PET-CT未示鼻、鼻窦或上颚病变。

08.png


  • 2022-01-06 血液科住院,行骨髓涂片:片中淋巴细胞比例约占18%,能见1%幼淋。骨髓活检病理:NK/T细胞淋巴瘤组织累及骨髓不除外。
  • 2022-01-08 起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皮肤斑块逐渐好转。
  • 2022-05-19 复查PET/CT(第3周期化疗后):原双侧前臂、下肢皮肤及皮下糖代谢异常增高的病灶基本消失。
  • 2022-07-24 电话随访,诉皮肤斑块消失,原病灶处见皮肤色素。

09.png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1.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2. 潜伏结核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女性,因上肢斑块4月余,颈部及下肢斑疹2周入院,病程进展较慢,全身症状表现不明显。查血常规、CRP、ESR均正常,肝酶轻度升高,T-SPOT升高;PET-CT示左前臂皮肤、右侧前臂、双下肢皮肤及左侧腋窝淋巴结炎性病变;皮损组织活检病理示NT/T细胞淋巴瘤(鼻型),评估病情,无鼻部或鼻窦、上颌窦等部位累及,化疗后斑块消失。故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1.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ENKTL-NT)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是发生于淋巴结外、源于成熟NK细胞或NK样T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约占NHL的10%和结外淋巴瘤的30%,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多见。大多数ENKTL-NT发生于鼻腔、咽喉部,仅有20% 发生于鼻外部位,包括皮肤、胃肠道等。该案例属于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好发于40岁男性,多见于四肢,也可累及头颈部和躯干;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2-15月)。


  2. 目前ENKTL-NT被证实是EBV感染相关淋巴瘤。可利用此特点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如EBV编码小RNA早期区域(EBER)-1原位杂交阳性是其病理诊断的必要条件,血液EBV-DNA水平是具有高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目前用于EBV-DNA水平检测的血标本成分包括全血、血浆及单个核细胞。有研究发现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EBV-DNA载量越高预后越差。在该案例中全血EBV-DNA低于500 copy/ml,单个核细胞EBV-DNA低于5×10^3 copy/ml,化疗疗效尚可,可能与EBV载量不高相关。


  3. ENKTL-NT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由于病例较为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容易被误诊。本案例患者先后经历2次皮肤活检,最终确诊。其间由于疾病疑难,我科与血液科、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进行了多学科诊疗讨论,提高了诊断效率。自我科开设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以来,每月需要进行2-6场的讨论,为疑难病症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也体现患者对该医疗模式的需要。


  4.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例中对患者的血、皮肤组织标本均进行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血和组织标本中检出EBV,其中组织标本存在大量EBV序列,可见mNGS血标本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作者:王青青 金文婷 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 潘珏

点赞收藏.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