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FRS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病死率较高,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HFRS的传染源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鼠类啮齿动物。携带病毒的鼠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这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还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汉坦病毒感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汉坦病毒抗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尽管HFRS患者的IgG抗体水平每10年衰降25%,但30年后仍在疫苗接种人群2倍以上的高位水平,衰降幅度不足以影响人体对汉坦病毒的免疫保护。
潜伏期一般为4~45 d,多为7~14 d。
典型病例的病程分为5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病情重者前3期可重叠,轻型病例可缺少低血压休克期或少尿期。
病程及临床表现
1.发热期:
急性起病,体温为38.0~40.0 ℃,发热期一般持续4~6 d。大部分患者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第2~3病日起,患者可出现眼结合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软腭、腭垂及咽后壁黏膜充血、出血,眼结合膜出血。双侧腋下、前胸和肩背部等皮肤出血,针刺部位可有瘀斑。常出现眼结合膜和颜面部水肿,可有渗出性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大部分患者有肾区叩击痛。
2.低血压休克期:
发病第3~7病日,常见于由HTNV引起的HFRS患者,休克发生率为5%~20%,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不等。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昏无力、四肢发凉、脉搏细速,甚至意识障碍,渗出体征突出,出血倾向明显,可合并DIC,少部分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部分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24 h仍不能逆转,成为难治性休克。难治性休克的预后极差,是HFR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少尿期:
一般出现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约为2~5 d,少数可达2周以上。少尿或无尿为此期最突出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严重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皮肤、黏膜出血常加重,可伴有呕血、咯血、便血、血尿、脑出血和肾脏出血等。严重氮质血症患者出现嗜睡、烦躁、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等表现。
4.多尿期:
多出现于第9~14病日,大多持续1~2周,少数可长达数月。随着肾功能恢复,尿量逐渐增多,尿毒症及相关并发症减轻。大量排尿患者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而引起继发性肾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
5.恢复期:
多数患者病后第3~4周开始恢复,恢复期为1~3个月,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但很少超过6个月。肾脏功能逐渐好转,精神、食欲和体力亦逐渐恢复。少部分患者遗留有高血压。个别患者可遗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1.儿童HFRS:
发病率低,约占HFRS发病总人数的10%。儿童HFRS的全身中毒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消化系统、心脏、肺脏等损伤。儿童HFRS出血倾向和低血压休克较少,恢复快,预后较好。疫区儿童如有发热症状,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和肾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其HFRS的早期诊断。
2.老年人HFRS: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中、低热,少数患者无明显发热。老年人HFRS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易出现并发症,重型及危重型的发生率高,病情重,恢复慢,病死率高。
3.妊娠合并HFRS:
妊娠期妇女患HFRS的病情常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因流产、死胎、DIC、阴道大出血而死亡。汉坦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使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
引用本文: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 39(5) : 257-265. DOI: 10.3760/cma.j.cn311365-20210224-0006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