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Osimertinib after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unresectable stage III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alys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icacy and distant progression from the phase III LAURA study
奥希替尼(Osimertinib)用于不可切除的 III 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的治疗:来自 III 期 LAURA 研究的中枢神经系统疗效和远处进展分析
发表期刊:《肿瘤学年鉴》 Annals of Oncology(IF= 56.7)
通讯作者:陆舜
第一作者:陆舜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LAURA研究是全球首个在EGFR基因突变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采用根治性同步/序贯放化疗后EGFR-TKI巩固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在前期研究成果以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次在《肿瘤学年鉴》上发布的是LAURA研究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远处进展分析和中国队列分析等关键数据,有望改写EGFR突变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远处转移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EGFRm)NSCLC 常见的远处进展部位。奥希替尼(Osimertinib)是一种第三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推荐用于晚期 EGFRm NSCLC 的治疗,以及作为可切除 EGFRm NSCLC 的辅助治疗。在 LAURA 研究(NCT03521154)中,奥希替尼在不可切除的 III 期 EGFRm NSCLC 患者中显示出相较于安慰剂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统计学显著改善,这些患者在根治性放化疗(CRT)期间或之后未出现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 CNS 疗效和至死亡或远处转移时间(TTDM)的分析结果。
在根治性铂类化疗联合放疗(CRT)期间或之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按 2:1 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接受奥希替尼(80 毫克,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 [BICR] 评估)或治疗终止。主要终点是通过 BICR 评估的 PFS。通过神经放射科医师 BICR 评估的 CNS PFS 和通过 BICR 评估的 TTDM 为次要终点。
共有 216 例患者接受随机分配(奥希替尼组 143 例,安慰剂组 73 例)。由神经放射科医师 BICR 评估的 CNS PFS 中位数在奥希替尼组未达到 [95% 置信区间(CI)无法计算(NC)-NC],而安慰剂组为 14.9 个月(95% CI 7.4 个月 - NC);CNS PFS 的风险比(HR)为 0.17(95% CI 0.09-0.32)。由研究者评估的 CNS PFS 分析结果与 BICR 评估结果一致。12 个月时 CNS 进展的累积发生率在奥希替尼组为 9%(95% CI 5%-14%),安慰剂组为 36%(95% CI 24%-47%)。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在 TTDM 方面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TTDM 的 HR 为 0.21(95% CI 0.11-0.38)。12 个月时远处转移的累积发生率在奥希替尼组为 11%(95% CI 6%-17%),安慰剂组为 37%(95% CI 26%-48%)。
奥希替尼在 CNS PFS 和 TTDM 方面相较于安慰剂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支持在不可切除的 III 期 EGFRm NSCLC 患者中将奥希替尼作为 CRT 后的标准治疗方案。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均排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中占比最多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与公共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LAURA研究是全球首个在EGFR基因突变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采用根治性同步/序贯放化疗后EGFR-TKI巩固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
此项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共纳入216例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奥希替尼组或安慰剂组。在前期公布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证明奥希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远优于安慰剂组(39.1月vs 5.6月),提示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4%,相关成果也在今年6月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陆舜教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结果标志着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模式的成功,填补了空白。
此次在《肿瘤学年鉴》上发布的是LAURA研究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远处进展分析和中国队列分析等关键数据。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有25-40%会在疾病进程中发生脑转移。研究发现,以脑转移作为分类,奥希替尼组相比安慰剂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远处转移时间(TTDM)都有临床意义上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3%。表明奥希替尼巩固治疗能有效减少Ⅲ期不可切除患者的脑转移发生。此外,该研究的中国队列数据,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和全球患者人群一致。
陆舜教授介绍,“目前美国、欧盟及我国药品监管部门都已接受奥希替尼巩固治疗的适应证注册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还将授予突破性疗法资格。”LAURA研究的成功,意味着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靶向治疗即将实现从早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晚期的全覆盖,这将成为该类患者分期治疗的基石,让数以百万计的患者从中获益。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会长,ASCO 亚洲委员会委员,JSMO 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副主编,Lung Cancer 副主编,The Oncologist 杂志编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慢病重点专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863 重大课题子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肺癌专项和面上项目,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8 年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2021 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4年荣获'DIA全球卓越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