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语: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治疗,一文读懂。
脓疱型银屑病(PP)是一种特殊的银屑病类型,在银屑病患者中占0.69%,PP又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亚型[1]。其中,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被定义为以反复、全身性皮肤红斑和无菌脓疱为主要临床特点,可能危及生命的罕见自身炎症性银屑病[2]。目前,脓疱型银屑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随着遗传学、免疫学的发展,GPP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渐揭开。
今年(2022)年初,我国首部《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正式发布,《共识》的发布填补了GPP诊疗的指南空白,也标志着GPP等罕见银屑病类型的诊疗进入了更加规范、科学的时代。无独有偶,2022年11月,在皮肤病学领域享有盛名的《欧洲皮肤性病学杂志》也发表了一篇针对GPP的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系统性地对GPP的患病率、共病和死亡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国内的重磅指南到海外的系统性综述,今年GPP在皮肤病领域收获的关注可见一斑,今天也将结合《共识》与综述,系统解读神秘的GPP。
图1 综述发表在《欧洲皮肤性病学杂志》
杨斌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广东粤港皮肤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美容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主编
近年来主要聚焦增生性瘢痕、免疫性皮肤病及梅毒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自然重点、面上及国际合作项目1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主编及参编著作1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0余篇,SCI收录80余篇,获“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师”、“广东医师奖”和“广东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从世界数据,看GPP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
GPP具有罕见性、异质性,因此在一般人群中的预估患病率估计差异巨大,在每百万人中波动范围在1.76~124名患者之间。其中,下限的1.76/百万人的数据来源于2004年的一项基于法国121个皮肤科病房的99名患者的住院和门诊数据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上限的124/百万人患病率数据则来自2011-2015年期间韩国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服务数据库的数据[2]。
银屑病患者中GPP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在不同的研究中,这一患病率波动在0.6%~21.3%之间。但考虑到GPP异质性导致的误诊,综述对银屑病患者中的GPP患病率采取了保守估计,为0.6%~2.4%(图2)。此外,综述还指出,从日本和韩国的数据可以推测东亚人种可能是GPP的易感人群,但这一点还需要更多证据作为支持[2]。
图2 在银屑病患者中GPP的患病率波动在0.6%~2.4%之间
回到中国,基于 2012-2016 年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国家数据库覆盖约5亿参保人群的调查数据,GPP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的粗患病率约为1.403(95% CI 1.115~1.691)/10万人,略高于日本研究,低于韩国研究。这一点也与综述中提到的“东亚人群可能存在更高的GPP患病率”相对应,且我国GPP 患病率呈现“双峰”分布——首次出现的高峰为0~3岁,第二高峰则为30~39岁[1]。这一系列数据提示,我国GPP流行率具有独特性,与西方国家不同,需要我国皮肤病学领域给予关注。
GPP的共病负担远高于寻常型银屑病(PV)[3],因此除了关注GPP本身,其共病也是近年来皮肤病领域的热门话题。综述基于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12项共病研究中提及了关节痛/关节炎,其次是8项共病研究中提及了高血压、7项研究提及了银屑病关节炎和糖尿病(图3);值得需要注意的是,GPP共病在亚洲研究(主要是日本研究)中报告的发病率相比欧美地区更高[2]。
图3 GPP的共病现状
不难看出,GPP的共病在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几乎涉及各个系统和器官。且综述还指出GPP可能合并有斑块状银屑病,而上述共病中高血压、银屑病关节炎、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等无论在斑块状银屑病还是GPP中都可能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2]。
GPP预后如何?治疗方式或与死亡率相关!
与复杂的共病情况和疾病异质性相对应的,是GPP的死亡率的异质性。综述报道GPP的死亡率波动在0~3.3人/百患者/年之间,欧洲的三项研究显示的GPP患者的死亡率≥2例/百患者/年,而亚洲研究的死亡率偏低,大多数研究报告的死亡率为0.5/百患者/年或更低[2]。但这并不意味着亚洲患者相比欧美更加安全,很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各国的医疗卫生负担以及疾病检出率等因素有关。
在众多致死原因中,脓毒症/脓毒症相关休克和心血管并发症是GPP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同时,治疗方案也与GPP患者的死亡率相关。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仅接受口服药物或糖皮质类固醇的患者相比,接受生物制剂的GPP患者更年轻,共病更少,住院死亡率显著更低(1.0%,P < 0.001)[2,4]。
生物制剂时代,GPP也迎来了“更优解”
随着生物制剂在皮肤病诊疗领域的逐渐铺开,GPP的诊疗也出现了生物制剂的身影。我国学者和海外学者均发现,IL-36RN基因可能是 GPP 最常见的致病基因[1,2,5],基因表达分析则表明,GPP的发病机制更倾向于先天免疫,功能性IL-36R的激活和其拮抗剂IL- 36受体拮抗剂的功能缺失突变被认为是GPP发病机制的核心[6]。
换言之,靶向IL-36的生物制剂或可通过靶向IL-36打断GPP的核心病理进程。2018年10月,美国FDA将IL-36受体抑制剂指定为治疗GPP的孤儿药,2022年9月1日,IL-36抑制剂在美获批成人GPP发作适应证。紧随其后,2022年9月26日,IL-36抑制剂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GPP急性症状[5]。随着IL-36受体抑制剂在亚洲地区的获批,其在亚洲GPP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获得了进一步关注。
基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Effisayil 1研究的数据,有学者分析了IL-36受体抑制剂在亚洲GPP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7]。分析结果显示:
在治疗的第一周,亚洲患者的全身性脓疱性银屑病医师整体评估(GPPGA)脓疱性疾病亚评分为0的患者比例为62.5%;GPPGA总体评分为0或1的患者比例为50.0%。这一结果显著优于安慰剂,且与总体人群中的疗效基本相当(图4)。
图4 IL-36抑制剂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a,b)与总体人群(c,d)基本相当
68.8%的亚洲GPP患者在12周内获得的GPPGA脓疱亚评分持续改善。同样,至少68.8%的亚洲患者的GPPGA总分达到了0或1(图5)。
图5 IL-36抑制剂在亚洲GPP患者中疗效显著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的第一周兴奋性和头晕在安慰剂组中的报告更多;12周的治疗过程中,一共20例IL-36受体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严重不良事件仅有6例,无不良事件相关的死亡报告。
在众多皮肤科疾病中,GPP发病率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但研究结果倾向于东亚人群具有GPP易感性,因此GPP的诊疗值得我国皮肤科学者、医务工作者关注。国内外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正在一步步揭开GPP的神秘面纱,目前,IL-36被认为是介导GPP的核心,也是阻断GPP发病与发展的重要靶点。
生物制剂的加入为GPP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基于Effisayil 1研究结果,IL-36受体抑制剂在治疗亚洲GPP发作患者时疗效相比安慰剂有显著差异,且疗效与总体人群基本相当、安全性总体良好。我国首部《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专家共识》也明确推荐急性GPP患者使用阿维A、甲氨蝶呤、环孢素和生物制剂作为系统性疗法,表明在GPP诊疗领域,生物制剂未来可期。作为靶向IL-36的生物制剂,佩索利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9月在美国和日本以及于2022年12月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成人GPP。
好消息是,2022年12月14日,佩索利单抗注射液也通过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成人GPP发作的治疗,造福我国GPP患者。目前,佩索利单抗注射液预防急性期GPP的研究及5年开放标签安全性研究也正在进行,期待更多数据的加入,为佩索利单抗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 《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委员会专家组. 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3):9.
[2] Prinz JC, Choon SE, Griffiths CEM, et al. Prevalence, comorbidities and mortality of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a literature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Nov 4].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2;10.1111/jdv.18720.
[3] Löfvendahl S, Norlin JM, Schmitt-Egenolf M.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register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10]. J Am Acad Dermatol. 2022;S0190-9622(22)02794-3.
[4] Miyachi H, Konishi T, Kumazawa R, et al.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of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A cohort of 1516 patients in a nationwide inpatient database in Japan. J Am Acad Dermatol. 2022;86(6):1266-1274.
[5] Blair HA. Spesolimab: First Approval. Drugs. 2022;82(17):1681-1686.
[6] Gooderham MJ, Van Voorhees AS, Lebwohl MG. An update on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19;15(9):907-919.
[7] Morita A, Tsai TF, Yee EY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pesolima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flare: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Effisayil™ 1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25]. J Dermatol. 2022;10.1111/1346-8138.16609.
审批号:SC-CN-09629 有效期至:2023/12/20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