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要医保支付改革将从12试点省份稳步扩大,5类人群可申请办理

2020-10-17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医院动态

gif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将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稳妥有序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决定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份等12个试点省(区、市)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地区、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和门诊结算范围。


通知对哪些省份可以申请国家试点提出了3项条件,并要求10月10日前,其他有条件有意愿的省份可向国家医保局报送试点申请,11月底前完成系统改造,12月底前经国家医保局验收后试运行。


已为202万人次办理结算

为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解决参保人垫资等问题,目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国范围内已开通。截至2020年7月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35008家。


为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结算保障范围,门诊费用跨省结算试点工作也已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区市(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启动。


微信图片_20201015172904.jpg



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黄华波在9月30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说,截至2020年9月28日,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累计结算202.56万人次,医疗总费用4.9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87亿元,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取得初步成效。


其中长三角地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达7243家,累计结算198.34万人次,医疗总费用4.87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79亿元。


西南五省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开通85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804家定点零售药店,累计就医购药个人账户直接结算38377人次,医疗总费用732.9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725.26万元。


京津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开通定点医疗机构112家,累计结算3796人次,医疗总费用173.35万元,医保基金支付61.67万元。


此次出台的通知提出,2020年底前,总结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份等先行试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依托国家医保局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国家异地就医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探索全国统一的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


根据通知,具备以下三项条件的省份可以申请国家试点。


一是省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通力合作,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和清算工作开展较好。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有能力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牵头制定本地配套政策,并统筹推进试点;省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


二是全省门诊统筹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相对统一,已基本实现省内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具备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渠道,备案服务方便快捷。


三是能够按照国家试点任务和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接口改造。


五类参保人员可申请办理

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试点内容,包括统一异地就医转出流程、规范异地就医结算流程和待遇政策、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和医保管理服务、切实加强就医地监管、强化异地就医资金管理、打造便民高效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其中,在就医结算与待遇方面,通知提出,在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直接结算的门诊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规定。


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黄华波表示,在试点基础上,还将全面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确保2021年底基本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住院门诊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微信图片_20201015172908.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便利参保人就医同时,有专家对记者表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要在医改的整体大方向下进行,即小病还是要留在当地,大医院要更多承接疑难杂症等。所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不是任意漫游,而是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并建立相关的转诊制度。


此次通知中也明确,坚持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经办规程(试行)》中规定了可以申请办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参保人范围,具体包括以下五类。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有关规定的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有关规定的人员;转诊转院人员:指符合参保地转诊转院规定的人员;其他人员:指符合参保地规定的异地门诊就医及药店购药人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