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各类真菌感染:宿主-真菌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

2023-03-1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全文概览



皮肤和皮下真菌感染由致病性或机会性微生物感染引起,包括霉菌、酵母和双相真菌。本文综述了不同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以及在免疫机制方面的显著进展。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了解不同类型的皮肤真菌感染,并带来最新的发展,以促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改善这些患者预后。

真菌-宿主相互作用概述

真菌可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识别,这些细胞介导多种保护机制,并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这些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包括C型凝集素样受体(CLRs)、Toll样受体(TLRs)和NOD样受体(NLRs)可以识别真菌模式相关分子模式(PAMPs),触发信号应答。Caspase募集结构域蛋白9 (CARD9)是一种细胞内适配器蛋白,通过与BCL10和MALT1形成复合物介导抗真菌免疫,连接了先天受体(CLRs)与适应性免疫反应,特别是Th1和Th17反应的关键分子。我们总结了关于常见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和病因学特征的最新发现(Table1, Figure1),重点关注免疫机制方面的显著进展(Figure2)。

丝状真菌感染


(一)皮肤癣菌

皮肤癣菌是一组嗜角质丝状真菌,可引起角化组织的浅表感染,导致甲癣、足癣、体癣和头癣。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先天性CARD9缺陷的患者中可导致深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的病原体包括嗜人性(红色毛癣菌、趾间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嗜动物性(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本海姆毛癣菌等)和嗜土性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真菌,Nannizzia gypsea)。

近年来,关于皮肤癣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都是研究的重点。宿主对皮肤真菌的防御始于髓样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PRRs。CLR,特别是Dectin-1, Dectin-2和甘露糖受体(MR),已被证明是识别红色毛癣菌的重要分子;TLR2和TLR4在与红色毛癣菌相互作用的髓系细胞中也表现出高表达。NLR家族含pyrin结构域3 (NLRP3)是一种炎性小体,有助于抗真菌免疫,许兰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被证明以NLRP3-ASC-caspase-1依赖的方式诱导IL-1β分泌。

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也可识别真菌菌丝并释放促炎因子,包括IL-6、IL-1β、TNF、CXCL8和抗菌肽(AMP)。中性粒细胞作为真皮抗皮肤真菌的第一道防线,在小鼠感染模型中显示出显著浸润。除了固有免疫外,慢性皮肤真菌感染患者中Th17和Treg细胞显著增加;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可通过皮肤树突状细胞(DC)促进Th17细胞的聚集。

(二)暗色真菌感染

暗色真菌是一种独特的真菌,可以引起人类三种不同的皮下疾病:暗色丝孢霉病、着色芽生菌病和足菌肿。近年来,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导致暗色真菌感染的流行率增加。但关于宿主对暗色真菌的免疫应答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还局限于CARD9及相关应答的研究。CARD9缺陷会削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真菌的反应,减少IL-1β、IL-6、TNF-α和CXC趋化因子的产生。

(三)毛霉菌病

毛霉菌病已成为全球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曲霉菌病的第三大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在毛霉菌感染期间,固有免疫细胞会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抵抗病原体。IL-1β、TNF-α、IL-6、IL-8和IL-12参与并调节抗毛霉菌的先天免疫,MCP-1/CCL2则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向感染组织的趋化。

酵母菌感染


(一)念珠菌病

念珠菌是人体皮肤上的一种共生生物,可引起黏膜或播散性念珠菌病。白念珠菌可引发多种固有免疫反应,DC、中性粒细胞、角化细胞等均可识别白念珠菌。CARD9/BCL10/MALT1 (CBM)复合物、STAT1/STAT3平衡、IL-17相关反应及其下游信号也参与抗白念珠菌免疫。近三年来,IL-17和IFN-γ在白念珠菌免疫中的作用也被报道。此外,1型免疫的内稳态也至关重要;异常的1型免疫反应可能不利于抗真菌免疫,这表明调节IFN-γ和JAK-STAT信号通路可以改善疾病症状。

(二)马拉色菌感染

马拉色菌是哺乳动物皮肤上最常见的真菌,占所有皮肤真菌的90%以上。了解马拉色菌共生与相关炎症反应的因果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7型免疫可调控屏障组织中的共生真菌,因此IL-17失调时也可能具有致病潜力。通过建立小鼠表皮感染模型,一项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可以通过IL-17/23轴驱动17型免疫并显著加重皮肤炎症。

(三)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按临床表现分为黏膜皮肤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肺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等。典型的皮肤隐球菌病主要由血行传播引起,其危险因素与HIV阳性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CD4+ T细胞降低有关。新型隐球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身感染的致病性方面,其中巨噬细胞、DC、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多种PRRs、CD4+ T细胞,特别是CD4+ T记忆细胞产生的IFN-γ和TNF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相真菌感染


(一)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下组织感染之一,通常由直接接触土壤或动物引起。固有免疫反应,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了抗孢子丝菌感染。适应性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控制感染所必需的,一项皮肤孢子丝菌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较低的Th1、Th17细胞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马尔尼菲篮状菌常见于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毒相关并发症中死亡率最高。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过程中,固有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至关重要。巨噬细胞通过使用CD11b作为PRR可在体外识别热处理的马尔尼菲篮状菌,产生细胞因子。由于CD4+ T细胞比例低和免疫功能障碍,HIV患者容易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而在非HIV患者中,抗IFN -γ自身抗体在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些非HIV患者体内也发现了遗传易感性,我国发现有3例伴STAT1 GOF突变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他们的naïve和效应记忆CD4+ T细胞数量减少,IL-17A和IFN-γ的产生存在缺陷。

结论


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组常见而重要的疾病。相关病原体包括霉菌、酵母及双相真菌。当皮肤接触真菌时,固有免疫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CLRs和TLRs会识别这些真菌并引发下游反应,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中的Th1和Th17分化,与先天免疫细胞一起对抗真菌。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这些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新的诊治方法。


作者:邓睿歆 

来源:医学真菌学术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