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证据看卒中血压管理,基于强化降压理念,解析SPC的优势

2024-04-30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2020年中国卒中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8岁以上无高血压病史的成人中,有50.9%处于高血压前期,18岁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其中男性为30.8%,女性为24.2%。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29.4%)高于城市居民(25.7%)。只有 41.0% 的成人高血压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34.9% 正在服用降压药,11.0%的血压得到控制。


高血压仍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存在密切因果关系。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40至69岁之间,收缩压(SBP)每增加20 mmHg或舒张压(DBP)每增加10 mmHg,卒中相关死亡、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血管性因素导致的死亡增加超过2倍1。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对卒中的预防获益最大,可降低约36%的卒中发生风险2。关注卒中血压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报特邀李刚教授分享卒中血压管理临床经验。


专家简介


图片

李刚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神经内科主任、脑卒中中心主任

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等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院前院内急救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老树发新芽:平均收缩压和血压变异性可作为预测指标


近年来,卒中血压管理相关指南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不断涌现。2023年,ASCOT 研究21年的随访结果公布3,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相比,以氨氯地平治疗为基础的患者卒中风险显著降低[HR 0.82 (95% CI 0.72-0.93),P=0.003],总脑血管(CV)事件[HR 0.93 (95% CI 0.88-0.98),P=0.008],总冠状动脉事件[HR 0.92 (95% CI 0.86-0.99),P=0.024],房颤[HR 0.91 (95% CI 0.83-0.99),P=0.030]均降低,CV死亡率差异的证据较弱[HR 0.91 (95% CI 0.82-1.01),P=0.073]。


该研究发现平均SBP是一个预测指标,SBP每增加10 mmHg非致死/致死性卒中风险增加19%(P<0.001)。氨氯地平+培哚普利(136.3 mmHg)组与阿替洛尔+噻嗪类利尿剂(138.0 mmHg)组在试验中平均收缩压差异绝对值虽小但统计学显著(p<0.001)。


而独立于平均SBP的血压变异性(BPV)也是CV事件的强预测因子[HR/5 mmHg 1.22 (95% CI 1.18-1.26),P<0.001],即使在血压控制良好的受试者中也有预测作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的BPV(10.8 mmHg)比阿替洛尔±噻嗪组BPV(12.8 mmHg)也有显著降低 (P<0.001)。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相比,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的长期获益部分可以通过其对SBP变异性的影响来解释。


卒中血压管理:强化降压治疗 减少卒中复发风险 遵循个性化原则


《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2021年版)》指出,血压管理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高危人群血压应<130/80 mmHg,对于血压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治疗,固定复方制剂(SPC)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荟萃分析显示,强化降压可以明显减少卒中的复发风险4(如图1)。


图片图1:强化降压的卒中复发风险更小


分析还发现SBP和DBP降幅越大,卒中复发风险降低得越多,当SBP降低超过11 mmHg时,DBP降低超过4 mmHg,卒中复发风险减少46%4


ASCOT是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对英国高血压患者进行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7年(IQR为9.7 - 16.4年)。在基线时,所有纳入ASCOT降压组(BPLA)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基于氨氯地平或基于阿替洛尔的降压治疗。在这些患者中,那些总胆固醇为6.5 mmol/L或更低且之前没有接受过降脂治疗的患者进一步随机化,接受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作为ASCOT降脂组(LLA)的一部分。其余患者为非LLA组。ASCOT-BPLA研究证实,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可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23%(P=0.0003)5。在中位随访15.7年的ASCOT-Legacy研究中,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还可提供持续的心血管获益,可使总人群卒中死亡风险降低29%6(P=0.0305)。


对于强化降压,在临床中要分情况、个性化处理。202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韩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发现7,在血管内取栓(EVT)再灌注成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中,与常规血压管理相比,强化血压管理24小时导致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可能性更低。这些结果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EVT成功后应避免强化血压管理。


SPC药物组合拳 更好的依从性 更好的降压达标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指南已经明确治疗依从性差是血压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大约有43%-66%的病人不按照医生处方服用高血压药物,服药一年后,40%的病人会停药,而简化治疗方案可改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单药联用(FEC)相比,使用SPC在药物依从性、药物使用持续性上具有明显优势,SBP降得更多,血压达标率高(如图2)8


图片图2:SPC组与FEC组在药物依从性、药物使用持续性和BP 降压达标上的对比


SPC也获得了各国指南的推荐。欧洲2018年ESC/ESH指南将双药联合治疗推荐给初始高血压病人9

•对于大多数人的高血压的初始治疗,首选使用双药联合治疗。

•高血压单片治疗策略,大多数患者首选SPC治疗。

•简化药物治疗的算法,首选使用ACE抑制剂或ARB,联合CCB和/或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核心治疗策略,β受体阻滞剂用于特定适应证。


美国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10:对于伴有2级高血压(≥140/90 mmHg)以及平均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的成人,可起始采用2种不同类别的一线降压药物,可采用分开的药物联合或固定复方制剂(I级推荐)。


中国2018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11:对血压≥160/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 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140/ 90 mmHg 的 患 者, 也 可 起 始 小 剂 量 联 合治疗,可以自由联合或者用单片复方制剂。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例如,在应用ACEI或ARB 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效果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将原有的ACEI 或ARB剂量倍增的降压幅度。同样加用二氢吡啶类 CCB 也有相似效果。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组成的SPC半衰期均>30h,可24h持久降压,作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卒中血压管理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对于吲达帕胺和培哚普利的SPC,培哚普利在跨过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重塑及改善内皮功能方面均有循证证据。PROGRESS研究已证实,培哚普利在高质量降压、稳定降压、减少血压波动等的基础上,在对大脑关注、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恢复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合理的血压管理对于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未来卒中血压管理的研究需要关注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同时也要面对患者多样性和治疗复杂性的挑战。结合中国国情,需要制定适合中国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以提高治疗的普及性和有效性。


结  语

高血压仍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尽早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是重中之重。基于强化降压,尽早达标的降压理念,SPC在卒中血压管理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受到了各国指南的推荐。通过实现更低的降压目标值,这种SPC有助于降低卒中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然而,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Clinical Cardiology. 2020;43:99–107.

2.J Hypertens. 2014 Dec;32(12):2285-95.

3.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3) 00, 1–11

4.JAMA Neurol.2023;80(5):506-515.

5.Lancet. 2005 Sep 10-16;366(9489):895-906.)

6.Lancet. 2018 Sep 29;392(10153):1127-1137.

7.JAMA. 2023 Sep 5;330(9):832-842.

8.Hypertension 2021;77:695-70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