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进一步增加全国临床医生与研究人员对咳嗽问题的认识与重视,不断推进我国咳嗽诊治与研究领域的发展,共同提高中国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第十二届中国咳嗽论坛暨十三届全国慢性咳嗽与疑难少见病学习班于2019年8月8日-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南昌顺利举办。本届论坛坚持临床实用性与研究前沿性相结合的原则,设有咳嗽研究年度进展、气道炎症检测、最新临床指南、特殊原因咳嗽、少见疑难病、儿童咳嗽、中医专场、咳嗽检测及评估等15个专场,合计54个专题报告。来自国内外呼吸、小儿、中医、消化、胸外、耳鼻咽喉、基础医学和环境卫生等多个学科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我们从中撷取学术精要,再现会议亮点。
中国咳嗽联盟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9年8月9日,借第十二届中国咳嗽论坛召开之机,中国咳嗽联盟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在历史名城南昌隆重举行。授牌仪式由在邱忠民教授主持,钟南山院士和赖克方教授给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53家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了现场授牌。
2016年11月11日,依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正式成立。中国咳嗽联盟成立以来,组织了中国咳嗽推广万里行全国巡讲活动,三年来在全国81座城市举行92场次的指南巡讲,惠及3000余家医院和万余名医务人员,受到全国临床医师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咳嗽诊治临床水平。联盟还先后组织了中国非典型哮喘患者临床、气道炎症特征及其预后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咳嗽优势型哮喘的患病率及发病机制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评价MK7264-030用于慢性咳嗽成年受试者的疗效和安全性3期研究等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咳嗽联盟的影响力,将更多有志于咳嗽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单位团结在一起,此次中国咳嗽联盟根据各家单位的申请和工作基础,中国咳嗽联盟新增了一批成员单位。由钟南山院士担任联盟名誉主席,赖克方教授担任联盟主席,邱忠民教授担任联盟副主席,专家组成员包括陈萍、林江涛、沈华浩、孙铁英、王长征、殷凯生、周新教授。联盟成员主要由国内各大单位对咳嗽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的专家组成,除了呼吸科专家以外,还包括耳鼻喉科,儿科,消化科,中医科,神经科及有关基础研究专家等。联盟成员接过的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和义务,推动中国咳嗽诊治及研究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任。
中国咳嗽联盟——任务与计划
授牌仪式后,联盟主席赖克方教授作了“中国咳嗽联盟—任务与计划”专题报告,回顾了近20年中国咳嗽临床研究、指南制订与指南推广的历程,中国咳嗽联盟成立的背景和必要性,联盟宗旨和架构以及取得的成绩。
展望未来,中国咳嗽联盟重任在肩,赖教授提出联盟下一步的工作任务:1)结合咳嗽领域防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重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2)联合国内具有慢性咳嗽研究基础的单位,搭建咳嗽协同研究网,更好地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3)采用统一标准,开展全国慢性咳嗽患者临床资料登记大数据研究及建立生物样品库,统一管理和应用;4)建立以呼吸专科为主,ENT、小儿、消化、中医、心理、神经、免疫、流行病学等多学科联合的临床及基础研发团队,共同探讨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5)推广普及诱导痰细胞分类、FENO、食管阻抗-pH监测等慢性咳嗽诊治技术;6)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评价研究,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等;7)修订咳嗽指南诊疗技术规范,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慢性咳嗽诊疗水平;8)培养国内慢性咳嗽研究的专业人才,并为从事该专业的医务人员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继续举办中国咳嗽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9)通过开展高水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水平,举办国际咳嗽会议,参与国际咳嗽指南的制订,促进对外国际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速我国咳嗽研究走向世界的步伐,扩大中国在国际咳嗽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咳嗽研究进展年度报告——基础部分
东南大学医学院董榕教授就本年度的咳嗽基础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首先,咳嗽的机制,特别是中枢机制研究依旧火热。国际呼吸领域的权威杂志如Thorax,ERJ等陆续发表了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咳嗽脑功能活动研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Mazzone教授给予受试者吸入辣椒素后,其延髓处的孤束核、三叉神经核、中缝核等脑区神经元活跃性明显增加,该结果也明确了脑干区域与呼吸活动相关的核团同时也参与了咳嗽感觉信号的传导及处理过程;另外,给予吸烟患者吸入辣椒素后,中脑水平特别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楔状核两处的活动性明显异常,表现为咳嗽下行抑制网络的增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发现,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吸烟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应该增强,但实际结果却显示其咳嗽抑制网络增强,因此后续有待功能学的进一步研究。其次,美国霍普金斯的Udem教授发现KCNQ/M通道可以调节小鼠迷走神经支气管C纤维的兴奋性以及咳嗽敏感性;科威特大学EI-Hashim教授发现通过中枢腺苷A1受体可抑制谷氨酸能和肽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来调节咳嗽敏感性;这些新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咳嗽的中枢和外周调控机制。除此之外,ATP作为P2X3受体的激动剂,作用于P2X3并通过感觉神经传入引起脑内神经元活动性增强,进而通过传出神经增强外周咳嗽敏感性引起咳嗽。选择性的P2X3受体拮抗剂(原称AF-219,现改为MK-7264,通用名:Gefapixant)在前期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大部分患者止咳效果明显,但存在味觉减退等不良反应,即便如此,P2X3受体拮抗剂依旧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咳嗽最具有前景的药物,目前三期临床研究正在全球进行中,我们期待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咳嗽研究进展年度报告——临床部分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邱忠民教授就本年度咳嗽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报告。分别从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咳嗽的评估、诊断与辅助检查、难治性咳嗽的治疗、激素敏感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不同人群的慢性咳嗽和病例报道八个方面进行分享。
流行病学方面提示中国人群的慢性咳嗽患病率快速上升,与欧美国家相比,咳嗽人群年龄偏低,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的比例偏高。养宠物史、BMI高于25 kg/m2和躯体症状评分等均为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
咳嗽评估方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数据提示,不论是慢性咳嗽患者,还是健康受试者中,女性都比男性表现出更明显的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和辣椒素咳嗽敏感性。国内研究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辣椒素咳嗽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的和健康对照组,气道炎症尤其是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和气道反复阻塞可能是其主要发生机制。
难治性咳嗽治疗方面,邱教授教授具体讲解了正在全球进行临床研究的P2X3受体拮抗剂Gefapixant,一种新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难治性咳嗽治疗用,同时提出语言疗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难治性咳嗽患者的咳嗽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
激素敏感性咳嗽研究方面,研究发现,Th17-通路不仅在哮喘患者中发挥作用,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GERC的诊治方面,研究提示动力障碍可能成为未来治疗GERC的靶点,神经因子调节剂加巴喷丁和巴氯芬随机治疗GERC的研究发现,两组咳嗽控制率、辣椒素咳嗽敏感性及GerdQ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会出现嗜睡、头晕等副反应,但加巴喷丁副作用更少。
最后,邱教授从不同人群的慢性咳嗽和病例报道出发,从多个不同的新角度跟同道分享进展,比如未来可能将OSA纳入标准化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中,而老年慢性咳嗽患者可能存在更多与反流、药物或肺实质疾病相关的问题,需要在控制咳嗽及合并症方面更谨慎地选择药物。
慢性咳嗽少见病因的临床思考
钟南山院士针对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做了精彩的发言。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病程超过八周,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咳嗽感受器不仅存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部位,食管、鼻旁窦、外耳道、胸膜、心包等部位亦有咳嗽感受器的分布。因此,上述系统或部位的病变均有可能产生咳嗽症状。基于不同位置的咳嗽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到刺激均可引起咳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慢性咳嗽患者中,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约占70%~80%,而其他少见病因则约占20%~30%。慢性咳嗽病因种类繁多,可涉及呼吸、耳鼻喉、消化、内分泌等全身多个系统。相关检查包括高分辨率CT、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鼻咽喉部检查等。
钟院士结合近年病例报道,对临床慢性咳嗽少见病因及其检查手段进行了详细展示。咽喉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声带功能不全、喉癌等,可借助喉镜、鼻咽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腺样体与儿童上气道病变密切相关。在1例儿童慢性咳嗽病例中,鼻咽侧位片显示腺样体肥大,气道狭窄,予鼻用激素及孟鲁司特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2月后复查鼻咽镜,腺样体肥大及气道狭窄明显改善。
结合1例肺结节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钟院士指出,对于一些肺部疾病的早期阶段,肺通气功能尚无明显异常,仅表现为弥散功能下降,提示肺功能检查在诊断慢性咳嗽少见病因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钟院士强调,除了借助影像学检查如高分辨率CT,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变组织活检对于发现支气管病变如支气管结核及异物吸入所致咳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一些肺外疾病导致的咳嗽,如心律失常相关性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的咳嗽,相关病史询问必不可少。
最后,钟院士总结道,慢性咳嗽只是一个临床症状,需认真寻找其病因,包括肺外疾病。而深入的临床检查结合临床分析可进一步发现慢性咳嗽病因。对于临床医生,具备全面的临床专业知识,以及对于少见疑难病因的关注及诊治能力则是此次专题给予大家的重要临床思考。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陆权教授对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并讲解了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病因、治疗现状。
陆权教授指出,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持续时间>4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而且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病的原因不尽相同。婴幼儿、学龄前期(0~6周岁)以感染后咳嗽(PIC)、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为主,学龄期(6周岁至青春期前)以CVA、UACS、心因性咳嗽等为主。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是CVA、UACS、PIC,而多病因构成以UACS+CVA为主。陆权教授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慢性咳嗽只是一个症状,要尽可能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慢性咳嗽不是诊断的终点,应该是、也只能是其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起点。
最后,陆权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中国儿童CVA患者的用药分析依次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β2受体激动剂。UACS患者的用药分析依次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β-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PIC患者用药分析依次是β-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
陆权教授强调,慢性咳嗽患儿要作原发病因诊断,慢性咳嗽患儿无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PIC有相当部分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化脓性鼻窦炎引起的UACS,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也较高,PBB的治疗需用抗菌药物2~4周。
空气污染诱导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张(Jim Zhang)教授通过展示自己团队的多项研究,就“空气污染诱导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这一讲题进行了精彩详实的报告。首先,张教授强调了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效应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为公共卫生政策、公民健康保护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既往大量实验室研究证实,以臭氧O3和PM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物对细胞、动物和人体呼吸及循环系统具有明显毒性作用,但缺乏真实世界暴露对人体气道生理功能、气道炎症效应的机制探索。
张教授团队对空气污染物中PM2.5、PM10-2.5、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与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及疾病的发生率做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大小颗粒污染物与疾病发生率均有相关性。其中PM2.5、PM10-2.5相关性最强,说明了不同来源的颗粒物由于成分不同可能对呼吸系统的毒性效应有所区别。为了进一步探究空气污染物对气道生理和气道炎症反应,张教授在伦敦做了一项短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空气污染物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作用的真实世界试验,发现暴露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组的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8-异前列烷、痰髓过氧化物酶、痰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上升,呼出气冷凝液pH明显下降。最后对两地区空气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超细颗粒物、碳元素对上述气道炎症相关指标改变影响最大。
另一项研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开展。张教授发现,比起奥运会前,北京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了13%~61%,可溶性P物质(sCD62P)等炎症和血栓形成相关指标亦明显下降。一项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动物研究还证明了柴油机尾气可诱导非过敏性嗜酸粒细胞炎症,这可能是环境污染诱发哮喘发生、发作和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的主要机制。
关于预防措施,张教授在上海开展了另一项试验,发现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使用空气净化器可减少哮喘儿童的气道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FeNO水平和肺功能外周阻力的明显下降,并且此干预对基础血嗜酸性粒细胞、FeNO较高的儿童效果更好。
最后,张教授总结道,目前空气污染相关疾病负担逐渐增加,从根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最终的解决方法,而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对空气污染易感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更加高效。
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中医组方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素云教授就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中医组方专题做了精彩详实的报告。
李素云教授首先开门见山向听众阐述难治性咳嗽的定义和特征。她指出难治性咳嗽定义虽尚未有统一的共识,但其基本共同点包括了病因未明确、对治疗效果差等。并站在中医角度指出咳嗽的常见证候为风寒束肺证、痰湿阻肺证、燥邪伤肺证、风热犯肺证、肺阴虚证、阳虚证等。《素问-咳论》就曾描述咳嗽的病因病机系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和,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李教授认为在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上要把握“调脏腑气机,辨寒热痰瘀”原则。一些名老中医治疗咳嗽经验证素组合类型就包括两证素与三证素,其中两证素以燥邪+肺占比最多,而三证素以风邪+寒邪+肺占比最多。
而李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临床宝贵经验,她指出肺的生理功能及相关脏腑的关系,患者年龄、性别、症状、季节等,均是治疗难治性咳嗽的思路和依据,固而可采用“调肝泻肺,升降有度”、“表里同治,肺肠同调”、“肺肾同治,阴阳同调”、“温清并用,痰瘀同治”等要略辨证治疗。
李教授还向同行拓展介绍了我国古籍记载治疗咳嗽的一些名方,包括止嗽散、小青龙汤、三拗汤等,以及现代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以杏仁、甘草、半夏为代表,这些中医中药知识使在场的同行受益匪浅。
李教授最后总结,对于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治疗,当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方能紧扣病机,处方得当,药到病除。
(《中国医学论坛报》:本文由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罗炜教授整理,敬请关注后续更多精彩会议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