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年度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丨名家领航,年度盘点

2025-01-22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殷咏梅.jpg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此新旧交替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名家领航,年度盘点丨2024年度肿瘤领域进展权威解读”活动,诚邀肿瘤各领域专家回顾解读2024年度肿瘤领域重磅研究,传播前沿进展,引领学术创新。


2025年1月3-5日,“2025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在北京举行,大会会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乳腺癌治疗进展。依托此次大会,本期我们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解读2024年度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持续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经历了革命性的进展,尤为重要的是20世纪末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发现。围绕不同分子亚型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也逐步引领乳腺癌治疗步入了精准医疗的新时代。


免疫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


KEYNOTE-522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探索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初诊、初治、高风险、早期TNBC患者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第一次期中分析报道显示,相较于标准化疗,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pCR率方面明显获益,增加了13.6%。中位随访39.1个月,第四次期中分析显示,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使EFS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了37%,明显提高生存获益。2024年ESMO大会公布了KEYNOTE-522研究的最终生存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3月22日,中位随访75.1个月。新辅助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5年OS率达86.6%,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81.7%。亚组分析显示无论PD-L1 CPS≥1或<1,帕博利珠单抗的OS率均优于安慰剂组。


基于该研究,《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都将帕博利珠单抗纳入新辅助治疗方案中。细微差别在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PD-L1 CPS≥20的患者,《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专家组认为无需根据PD-L1 CPS来决定是否在新辅助治疗当中采用免疫治疗。


2024SABCS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汇报了CamRelief研究,其成果同步于2024年12月13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该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纳入了441例高复发风险早期或局部晚期TNBC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卡瑞利珠单抗+化疗组和安慰剂+化疗组。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4.4个月,卡瑞利珠单抗+化疗组pCR率较安慰剂组提高12.2%。尽管EFS数据还不成熟但曲线展现出分开趋势。


但是,也有多项研究证实PD-L1抑制剂无法改善mTNBC患者的远期复发。NSABP B-59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评估了在紫杉烷与卡铂序贯的NAC方案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并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II/III期TNBC,患者完成1年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提示阿替利珠单抗新辅助-辅助治疗,EFS数值上提升,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HR+/HER2-早期乳腺癌


CheckMate 7FL研究和KEYNOTE-756研究开启了HR+/HER2-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CheckMate 7F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III期、随机、多中心、双盲试验,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在高危ER+、HER2-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分期为T1c-2 N1-2或T3-4 N0-2,2级(ER 1%~10%)或3级(ER≥1%)新诊断乳腺癌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安慰剂治疗。KEYNOTE-756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及其后续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早期高风险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影响。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分层因素包括地区(东欧、中国或其他)、肿瘤PD-L1状态(CPS≥1对CPS<1)、淋巴结受累情况(阳性对阴性)、ER(≥10%对<10%)和蒽环类给药周期(Q3W对Q2W)。


两项研究具有相似的研究设计,提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pCR,尤其在淋巴结阳性、CPS评分较高、ER低表达的人群中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但pCR能否转化为EFS获益尚不明确。


未来,IO与ADC联合是否1+1>2?


这种联合策略在I-SPY2.2研究中展现初步疗效。I-SPY2.2是一项创新的多中心、II期平台、序贯多重分配随机试验,旨在评估Dato-DXd单药及其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在不同高危HER2-早期乳腺癌特定亚型中的新辅助治疗疗效。2024ASCO大会上,I-SPY2.2研究报道了Dato-DXd±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的初步结果,Dato+度伐利尤单抗在免疫+应答预测亚型中有20/47(43%)的患者治疗后实现了pCR(最保守估计),模拟的pCR率为65%。


内分泌治疗


CDK4/6抑制剂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探索


monarchE是首个在HR+/HER2-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获得阳性结果的临床研究,首次证明了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价值。该研究聚焦HR+/HER2-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探索了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其中高复发风险定义为病理阳性腋窝淋巴结(ALN)≥4个,或阳性腋窝淋巴结数为1~3个且至少具有以下一种高风险特征:原发肿瘤≥5 cm;肿瘤组织学分级3级;Ki-67≥20%)。结果显示,接受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iDFS率绝对获益达到7.6%,iDFS事件风险显著降低32%;5年DRFS率绝对获益达6.7%,DRFS事件的风险降低32.5%。在monarchE研究OS期的第三次期中分析中,与单用内分泌治疗相比,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组死亡和远处转移人数更少。


值得注意的是,阿贝西利常引发胃肠道副作用,且发生率较高,导致部分患者因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本研究分析了采用三种不同相对剂量强度(全剂量150毫克BID、减量至100毫克BID及50毫克BID)的患者亚组。结果显示,这三组人群在持续用药两年后,四年iDFS率基本一致。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无法耐受150毫克BID剂量的患者,可适当调整剂量,以确保其完成两年的辅助强化治疗周期,从而获得治疗益处,而非停药。此外,有约9%中国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亚组获益与ITT人群一致。并且,多项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无论ER/PR/Ki-67表达水平,内在分子亚型、基因组改变、BRCA突变如何,阿贝西利获益一致。基于以上信息,monarchE研究也率先发起HR+辅助治疗指南变更。


monarchE研究结果披露


2023ESMO年会汇报探索性分析:无论ER/PR/Ki-67表达水平如何,阿贝西利获益一致


2023SABCS会议汇报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分析:无论生物标志物、内在分子亚型、推断OncotyPe-RNA评分、常见的基因组改变(除MYC扩增)如何,阿贝西利获盐一致


2024ESMO BC会议汇报探索性分析:3.5%患者检测到gBRCA突变,阿贝西利在gBRCA突变患者中的iDFS获益一致。


2024ASCO年会汇报:monarchE研究中ctDNA的预后作用,阿贝西利在ctDNA队列中的iDFS获益与ITT人群一致;ctDNA阳性与复发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星治疗期间持续阳性的患者。


NATALEE研究在2024ESMO年会更新了4年随访结果,62.8%的患者完成了为期3年的治疗。更新结果显示,与单独内分泌治疗组相比,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组的iDFS期获益更优,4年iDFS率的绝对获益率为4.9%,且所有亚组均观察到一致的获益趋势,其中,N0亚组患者经过瑞波西利治疗后获得的iDFS率可提高5.1%。4年iDFS绝对获益达到4.9%,降低28.5%复发风险,亚组获益一致,大多数iDFS事件为远处转移。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亚组的iDFS获益随时间增加。DDFS数据持续改善,OS数据尚不成熟。基于此,2024年9月17日,FDA批准瑞波西利联合AI用于Ⅱ-Ⅲ期早期高危乳腺癌辅助治疗适应证;2024年10月,NCCN BC V5更新,加入瑞波西利推荐;2024CSCO指南加入瑞波西利推荐。


monarchE研究和NATALEE研究比较


monarchE研究和NATALEE研究都是CDK4/6抑制剂在辅助强化阶段获得成功的临床研究。在入组标准方面,monarchE研究入组的是HR+/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NATALEE研究入组的是HR+/HER2-中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地区方面,monarchE研究亚洲20.4%比20.6%(其中中国人群占比9%,259对242);NATALEE研究亚洲11%比11.4%(其中中国人群占比未知)。在绝经状态方面,monarchE研究绝经前43.5%,绝经后55.9%,男性0.6%;NATALEE研究绝经前43.9%,绝经后55.7%,男性0.4%。在CDK4/6抑制剂治疗方案方面,monarchE研究阿贝西利150mg bid 连续给药(同晚期剂量),治疗两年;NATALEE研究瑞波西利400mg qd用3周停1周,间歇给药(低于晚期剂量),治疗3年。在联合ET治疗方案方面,monarchE研究TAM(30.7%对32.1%),AI(69.1%对67.5%);NATALEE研究AI(100%)。需要精准选择合适的人群,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关注药物安全性。


CDK4/6抑制剂尚未解决的问题


ER低表达患者应该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还是化疗

2024年ASCP一篇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ER低表达免除内分泌辅助治疗后,会显著缩短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但回顾性数据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这部分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有待确证

精准治疗困局

N0患者接受辅助强化是否存在过度医疗

换药的思考

不耐受如何定义,是否所有不良反应均适合换药。早期因不良反应换药,进展后治疗如何选择

个体化治疗

如何筛选CDK4/6抑制剂获益人群;ctDNA是否可预测疗效或耐药性,用于指导治疗选择

达尔西利的数据表现值得观望和期待

纳入5000+中国乳腺癌患者,已经完成入组,正在进行随访


抗HER2治疗


FDChina研究是皮下曲帕双靶和静脉曲帕双靶头对头比较的新辅助治疗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曲帕双靶第7周期期间血清药物谷浓度几何平均数下限均超过预先指定的非劣效性界值,皮下注射组tpCR率和疗效均与IV组相当,且与既往曲帕双靶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透明质酸酶三合一固定剂量的皮下注射制剂可作为中国乳腺癌患者输注更快速,更便利,侵入性更小的治疗选择。


HER2+乳腺癌降阶梯治疗的探索


剂型优化,输注时间减少

FDChina研究

药物组合优化,治疗药物减少但不减疗效

2024 SABCS FASCINATE-N研究获口头报告,A1811单药或者联合吡咯替尼的tpCR与TCbHP四药相当

三阳性乳腺癌,强化内分泌去化疗

2024SABCS TOUCH研究,去化疗方案(CDK4/6i+ET+抗HER2)pCR率与含化疗方案一致

基于新辅助治疗期间影像评估的降阶梯治疗策略

2024年4月,《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PHERGain研究3年EFS结果。基于18F-FDG-PET个体化pCR适应策略,B组患者接受HP±ET方案,根据PET应答考虑是否转为6周期TCbHP方案。结果显示B组忠者3年iDFS率为94.8%,超越预设的历史对照。


2024 SABCS Train-3研究,每三周期疗评,根据疗评结果判断提前手术获继续完成新辅助。3年EFS率达92%。


上述两个研究表明基于疗评的个体化治疗是可选的有效方案。


精准治疗的探索


对于早期乳腺癌,有合适的预测标志物吗?


2024SABCS会议汇报了KEYNOTE-522研究中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探索通过对肿瘤组织和匹配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来评估肿瘤突变负荷(TMB)、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和同源重组缺陷(HRD),同时,通过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RNA测序分析来评估其他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几种生物标志物(包括TcellinfGEP)对pCR和/或EFS具有积极的预测意义,但不能预测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获益。


TILS作为TNBC的预后因素


BELLINI研究是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2024ESMO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于TILs高表达的TNBC患者而言,短疗程新辅助双免联合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但有待进一步探索。TILs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指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ctDNA检测在monarchE高危HR+/HER2-N+早期乳腺癌中的预后效用


在富集iDFS事件的monarchE研究的患者亚组中,与持续ctDNA阳性的患者相比,治疗期间ctDNA清除的患者iDFS事件风险较低;ctDNA从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iDFS率也相对更高。期待后续探索是否可利用ctDNA识别早期复发风险,并作为后续辅助强化治疗人群筛选的指标。


审阅丨江苏省人民医院 殷咏梅教授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领衔专家



学习安排


海报终终终.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