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61岁的患者谢女士到华西医院复诊,各项指标良好。一年前,谢女士被诊断为胃早期癌,且病变范围大,当地医生建议外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全胃切除。为了保留消化道结构、避免胃全切除,患者到华西医院就诊,并接受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兵教授团队,如何为该患者成功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既完整切除了病变部位,又避免了全胃切除,保证了术后生活质量。
2023年2月,谢女士因上腹部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巨大的胃体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当地医院建议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全胃切除。
但是,传统外科手术会带来较大的身体创伤,而且全胃切除后,虽然仍然能通过口腔进食,但由于失去胃的消化功能,只能频繁少量进食(每天至少6-8顿),同时易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生活质量下降。患者犹豫再三,仍然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
后经过多方打听,患者得知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致力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诊治,已经成功为数千名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满怀期望找到胡兵教授就诊。
到华西就诊后,胡兵教授团队的牟一医生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早癌的精细胃镜检查,发现胃体有一个巨大的褪色调黏膜隆起,病变范围累及整个胃体前壁及小弯侧。同时,虽然病变范围大,但病变整体只是小结节样改变,充抽气试验证实病变柔软,活检病理提示: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黏膜内癌形成。
图:胃镜下白光图
图:胃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图
结合检查情况,胡兵教授团队多次开会讨论,认为这是一个局限在胃部黏膜层的高分化管状腺癌,可以考虑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oc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也就是通过内镜切除肿瘤。
然而,内镜下治疗的胃体病变一般在2-3cm及以下,而该患者病变范围大,预估最长处达10cm。所以,要保证病变切除完整且不出现并发症,对内镜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肿瘤体积大,需要更长的手术操作时间进行大面积的剥离;
2.肿瘤体积大,意味着肿瘤血供丰富,会增加剥离过程中的出血风险,一旦发生出血,需要有效的止血技术;
3.肿瘤体积大,会增加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以及术中穿孔的风险。
虽然内镜手术难度大,但是和全胃切除外科手术相比,对身体的伤害几乎为微创,而且会显著减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内镜手术明显对患者更有利。经过和患者及家属仔细沟通,胡兵教授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3年7月11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胡兵教授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胡兵教授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术中没有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切除病变部位大小约9.8cm*6.0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局限于黏膜层内的胃早期癌。
图:手术创面图
图:切除的标本
术后24小时后,患者即可饮水饮食。术后5天,患者康复出院,不需要进行其他任何辅助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创面恢复良好;术后1年,患者于近期再次复查胸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
图:术后1年复查胃镜情况
胃早期癌是指局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癌,突破黏膜下层的癌为胃进展期癌。胃早期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癌5年生存率不到30%。经过精准的术前诊断,大部分局限于黏膜层的分化型癌都可以考虑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手术效果与外科手术无异,且更能保留器官完整性、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图:不同分期胃癌示意图
图: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示意图
针对消化道(包括食管、胃、结直肠)早癌,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一直坚持以先进、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方式造福患者。自2012年起,胡兵教授团队致力于消化道早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再次体现了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的综合实力,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华西精神,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情怀。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