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权威发布促进规范,专家访谈解读亮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2020-12-15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年版规范”),新闻发布会以“第十七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为契机在上海成功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医疗与护理处李大川处长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科学院樊嘉院士与我国肝癌领域多位专家共同出席了会议。2019年版规范更新距2017年版规范发布时隔2年,体现出我国肝癌诊疗领域的快速进展,更加体现出国家对民生健康及需求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我们特别采访了樊嘉院士从规范更新的初衷及发布的意义、更新要点、2017年版规范发布后取得的成效、后续临床研究方向等层面深度解读新版规范。本文整理新闻发布会纪要及专家访谈精要如下,以飨读者。

图1.png


定制中国标准,紧扣进展节奏——时隔两年更新之初衷


樊嘉院士指出,原发性肝癌诊疗相关指南或规范国际学术界也已制订了很多,但可能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患者。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国肝癌患者疾病特点及国情,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制订中国特色的诊疗规范。2017年版规范修订距2011年版规范发布时隔6年,而2019年版规范修订距2017年版规范发布仅两年,反映出近两年我国肝癌诊疗研究及实践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从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到微创外科治疗、放疗、一线系统治疗的仑伐替尼、二线系统治疗的瑞戈非尼、免疫治疗及药物间的联合或序贯应用等。例如诊断方面,基于循环miRNA模型的肝癌检测试剂盒经多中心临床验证,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进入临床应用。


兼顾普及,广泛提高——使规范快速落地实施


2017年版规范发布以来,樊嘉院士等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中都进行了相关宣讲,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成立基地、讲规范,力求使肝癌诊疗相关从业人员均能掌握规范,同时通过患者教育增强早期筛查、诊断及规律治疗、随访意识。樊嘉院士表示,2019年版规范发布后,将继续沿袭前期的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更好更快地普及与实施。


机制研究、转化应用、学科联合——诊疗提升关键词


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且因其高度的肿瘤异质性,疗效尚不尽如人意。单一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远不足以应对肝癌的复杂性,多学科、多模式联合诊治亟待推进,联合时机及方案亟待优化。同时,研究者尚需继续深入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生物学行为,加强转化研究,提高早期筛查和诊断效率,进而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诊治水平,改善患者获益。


 (本文由樊嘉院士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