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张手术台凝聚两代骨科大咖师生情: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2018-03-09作者:外科医生资讯
骨科

记得骨科泰斗、医学教育家冯传汉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外科老师,若自己得病需要手术时,能让学生给自己做手术,那才是最大的成功。”

2018年2月的最后一天,我的恩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院长吕厚山教授,将他自己,交到我手上。

“我谁也不点,

就要你给我做手术,

我了解你。”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544_1.png

▲2017年10月,与吕院长一起在纽约时代广场执旗留念

2017年国庆节期间,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的公益广告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吕院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为我和团队感到高兴和骄傲,邀请我住到家中,并与我一同前往时代广场,在纳斯达克大屏前执旗留念,还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这一喜讯。

吕院长患腰椎退行性侧弯、滑脱数年,近年来,症状加重,严重困扰着他的日常生活。在美国时,他下决心要接受手术治疗。我知道以吕院长在骨科界,特别是关节外科界德高望重的地位,想要找到任何一位脊柱外科专家为他进行手术,对方都不会有推辞。我主动列出了几位名气比我大得多的脊柱外科领军人物供吕院长挑选,但没有想到的是,吕院长却回答:“我谁也不点,就要你给我做手术,我了解你。”

早年跟随吕院长学习、工作,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现在,也没有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我打心底佩服他在学术上的精深造诣,也敬佩他多年的为人。现在他需要手术,在众多学生以及学术界大咖中,他却唯独选择了我,这份信任我愧不敢当,但也唯有全力以赴,为老师治愈伤痛,将从他那里的所学回馈给他,为他献上最好的礼物,回报他的恩情。

“胸外基础那么好,

不干胸外可惜了啊。”

回想起1988年,我研究生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胸外科。当时胸外科已有一位北医本校学生报考,科研处老师建议我调剂到骨科,但同意我以胸外科专业知识进行面试。时任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吕厚山老师作为考官之一,在复试上对我进行了提问。临别时,他还开玩笑说:“胸外基础那么好,不干胸外可惜了啊。”

这一句玩笑与肯定,令初来北京的我心生感激,也是就此,拉开了30年的师生情。

1995年,博士毕业两年后,吕院长推荐我到德国Hessing骨科医院做访问学者。在该医院Matzen教授的留言簿上,我看到了吕厚山老师访问医院时的留言:“我看到了您的上颈椎手术,像欣赏艺术,您是世界级的大师。我希望有这个机会,在不久的将来派一名学生过来向您学习。”

“回国吧,祖国人民更需要你。”

1997年,面对德国多家医院的工作邀请,我再次犹豫了。刚巧,时任院长吕厚山教授随卫生部考察团来到德国考察。在慕尼黑火车站旁的一个小旅馆,我们师徒二人秉烛长谈。“回国吧,祖国人民更需要你。在国外,你永远是客人;在自己的国家,你是主人,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更好的为人民消除病痛。”最终,吕院长以一席话说服了我,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546_2.png

▲1997年,与吕院长在慕尼黑

回国后,吕厚山院长从关节科紧张的床位中拨出了几张床给我做脊柱外科手术。2001年,吕院长高瞻远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了中国第一批脊柱外科。

科室创立初期,各种工作压力着实繁重,吕院长的信任也不可辜负。可偏偏有时造化弄人,2003年,我的母亲因为脑干出血昏迷,在河南省安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多年以来,母亲为了三个孩子省吃俭用,也因此积劳成疾。而我自88年来到北京后,便少有时间回去探望双亲,对母亲,我满心内疚。对工作的努力不能放弃,对于母亲的孝心也无法放下,我只能每周五晚上驾车500多公里赶回老家照顾母亲,周日晚上再赶回北京,路上怕自己犯困时便使劲的掐自己大腿,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

九月二十日,我随吕院长一起去河南安阳开学术会议。抵达安阳后,吕院长第一时间去往医院看望母亲。也许是母亲对她那孤身在异地的儿子最是放心不下,见到儿子的老师后感受到了他对儿子无私的关爱,算是了却了心愿,完成了最后的嘱托,第二天,已经昏迷两个月的母亲放心的驾鹤西去。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悲痛也成为我终身的遗憾。

“最感激的长者,最敬重的老师,

最重要的患者,最深沉的信任,

也是肩上最大的压力”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院长,吕院长是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丰碑;作为一名医学研究人员,他一直被尊为“中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父”,在学术上造诣颇深;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吕老师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不乏院长、科室主任;作为一名医者,吕大夫诊治了近万名患者,为他们治愈病痛。但此时,年过古稀的他,也因常年置身手术台,为了换取患者们的康复,压弯了自己的腰。

最感激的长者,最敬重的老师,最重要的患者,最深沉的信任,也是我所承担过的最大压力。即便是现在的我,已经多次做过各种高难度的脊柱手术,为各种政界官员、名流人士进行过诊治,从中央领导到体操王子,从中科院院士到演艺界明星,从少年幼童到孤寡老人,近万台的手术中却从未有一例,让我肩上如此负重、如此紧张!

“时隔多年,希望老师能和我一起分享当初的这份喜悦与自豪”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557_3.png

▲德国导师Matzen教授为我定制的椎板咬骨钳

手术前一夜,回首与吕院长相识的30年岁月,心中只有感激二字。我取下了墙上镜框里挂着的椎板咬骨钳,“明天的手术,你和我一起上”。

这把椎板钳是当年德国导师Matzen教授来中国访问时,在手术间观看了我为病人实施的手术,结束后教授对我连连赞叹,专门定制了这把刻有我姓名的椎板钳赠与我,鼓励我现在的技术与所取得的成就。这把椎板咬骨钳满载着德国导师Matzen教授对我的肯定,我也将这份珍贵的礼物装进相框,挂在了自己家中,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奋力前行。而今,我取下这把椎板钳,与我一起,为我的恩师进行手术,希望手术能更加顺利,同时也希望时隔多年,老师能和我一起分享当初的这份喜悦与自豪。

“最大的压力,也呈现出了最好的状态。”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病房,得知吕院长也是后半夜才入睡,我悄悄退了出来,希望老师能再多休息一会儿。我能理解,即使是手术台上救治苍生的一代名医,在自己即将作为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也难免紧张。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558_4.png

▲老师紧握住我的手,却不发一言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559_5.png

▲老师的眼神我能明白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0_6.png

▲脊柱外科的走廊里已经挤满了人

早上八点,脊柱外科的走廊里已经挤满了人,有他的学生,有朋友,也有曾经的同事、下属,大家纷纷为这位老师、领导送上祝福,也握住我们的手,祝手术一切顺利。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0_7.png

▲手术室内反复确认方案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1_8.png

▲筹划手术具体细节

八点半,我穿上手术服,带上颈托与腰围,站上了手术台。想要为老师治愈顽疾、还老师健康的迫切,想给老师证明他所授弟子的学习成果、想要将所学回馈给老师、帮助老师重新挺直腰杆发挥余热的心,还有临进手术室时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这一条条、一幕幕不停在眼前浮现,我拿着手术刀的手,迟迟不忍划下。再三衡量后,我拉开了第一刀。当手术显露到椎板时,看到椎间小关节磨损破坏的真实程度比术前影像资料还要严重,甚至比起当年吕院长自己的一个个膝髋病人关节磨损的还要重,我的心情愈发沉重。今年72岁的老师也不过才封刀半年,早该颐养天年的他,每天到底又是承受着怎样的病痛与压力,在手术台上奋战,为一个又一个的病人解除病痛?老师厚爱如山啊!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2_9.png

▲紧张与压力,让我迟迟难以下刀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2_10.png

▲再三衡量,终于拉开了第一刀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3_11.png

▲术中一再考虑、确认

老师的精神鼓舞了他的学生,力量传递到了两位学生——我和吕院长另外一位学生王会民副教授的手上。手术减压、复位、矫形、融合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可以说整台手术没有一个多余动作,没有留下一丝遗憾,手术是成功的。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3_12.png

▲颈椎疼痛不已,我只能不停的调整脖子的角度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05_13.png

▲术后当天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探望前院长吕厚山教授,两位院长回首创伤骨科和脊柱外科艰难的奋斗史,感慨万分。

“对老师最好的献礼”

3月6日,吕院长术后的第五天,我们本准备如日常一样开交班会,示教室的门却突然被敲响,开门发现是吕院长在夫人董老师的搀扶下站在门口。我们慌忙让座,不知所为何事。结果没想到是吕院长和夫人专程过来致谢,还送上了从美国给我们带回来的糖果和巧克力。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10_14.png

听到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以及对科室团队的肯定,我心中百感交集。对我来说,这些比对我个人的肯定重要得太多太多。当年老师将这个科室交给了我,如今他能肯定我们的努力,也不知是否能算是给他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11_15.png

搜狗截图18年03月09日1611_16.png

▲吕院长术前术后X光片

老师术后五天便能下床行动自如,对于他的感谢,我愧不敢当,作为一名医者,我只是做了医者的分内之事,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只是为老师尽了些许绵薄之力。惟愿老师日后康复如初,才是我对他最好的献礼。

来源: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