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8月16-18日,广东省医学会第四次妇科肿瘤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2024年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共设置包括主论坛、子宫内膜癌专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专场、卵巢癌专场、子宫肉瘤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专场、妇癌保育专场和青年论坛等主题学术研讨,群英荟萃,羊城论道,省内外同行共同见证和参与了这一妇科肿瘤学年度盛会。
开幕仪式由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陈晓军教授和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沂峰教授共同主持,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刘继红教授致欢迎辞,刘教授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学会工作进行的简短总结如数家珍,对妇瘤青年医生寄予了殷切期许和深情厚望。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教授,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彭望清副院长分别致辞,一致对两个学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对精心雕琢的会议议程给予了高度赞扬。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恰逢刘继红教授执医从教40周年,在开幕式的最后,刘教授的学生们用他们事先悄悄制作的小视频温情回顾了刘教授奋战在妇科肿瘤事业的40载芳华,诠释了“妙手仁心解病难,桃李芬芳满人间”的职业生涯写照,表达了对恩师的深深敬重。这一意外的“彩蛋”,让刘教授本人热泪盈眶,也使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感动至深。
主论坛
子宫内膜癌专场
子宫内膜癌专场吸引了最多的听众,人气爆棚,座无虚席。邓婷、刘鹏、陈洁平、薛誉医生分别汇报了4种分子分型的病例,拉开了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专题讨论序幕,李志刚、鹿欣、冯玮玮、薛凤霞、周先荣、曹冬焱等教授结合病例深入解析了子宫内膜癌不同分子类型的基因突变特征和治疗方式选择。内膜癌相关的每个专题讲座也让听众和专家们聚精会神,互动频频。
宫颈癌病变及宫颈癌专场
与会专家就宫颈癌一级预防、宫颈癌筛查、放疗在宫颈癌中的规范运用以及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时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卵巢癌专题
谭灏、张楚瑶、刘蓓、蒋诗阳医生做卵巢癌初治病例和复发病例的分享,李雨聪、胡红波、陈学军、聂惠龙、刘永珠等教授围绕病例就HRD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价值、初次手术病理正确诊断的重要性、PARPi耐药后再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
子宫肉瘤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专场
杨帆、范良生医生分别分享了复发性子宫肉瘤和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病例,王耀楷、李虎、赵冰冰、苏桂栋、郭遂群、王丽娟、周先荣教授等结合病例进行讨论和点评。
妇癌保育专场
梁斯晨、罗晓琳医生分别分享了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保育治疗的病例,谢嘉瑜、张帝开、廖亚男、陈晓军教授等就妇癌保育指证把握、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对保育选择的指导、多学科会诊在保育诊治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青年论坛
与会嘉宾就放疗、免疫治疗及多药联合治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尤其对四药联用(TC方案+贝伐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选择讨论热烈。
为期一天的青年论坛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针对临床研究的专场研讨、病例大赛、优秀论文报告、优秀手术视频和科普视频展播等丰富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在大会上,年轻的妇科医生们过关斩将、各显风采。难能可贵的是,很多资深专家也全天在青年论坛现场给予指导,不少专家还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千里迢迢赶来参会交流。
滑动查看更多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三天的学术会议干货满满、反响十分热烈,好评如潮。 感谢大家的关心、参与和支持!会议在《歌唱祖国》激昂的歌声中圆满闭幕。
转载自妇瘤空间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