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首次揭示空气污染物及环境温度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
发表期刊:《电子生物医学》(eBioMedicine,IF9.7)
通讯作者:徐金富教授 周脉耕教授 陈仁杰教授
第一作者:胡顺莲 许家艳 薛晓薇
主要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环境污染和非适宜温度是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然而,短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与支气管扩张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研究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2013年至2019年我国国家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死亡原因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编码J47)的所有个案数据。将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与每个参与者居住地址内的温度和湿度水平进行匹配,利用条件逻辑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探讨这些暴露与支扩死亡之间的关联。
研究最终共纳入了我国2013-2019年19,320例以支扩为根本死因的病例。其中,75.4%的死者年龄在65岁以上,男性患者占56.2%,且71.8%的死亡病例分布在南方地区。短暂暴露于PM2.5、PM2.5-10和O3与较高的支扩死亡率相关。在四种考察的污染物中,O3与支气管扩张死亡率的关联最强,其次是PM2.5-10和PM2.5,而NO2的暴露与支扩的死亡率之间未观察到显著相关性暴露-反应关系曲线揭示了支扩死亡率随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短暂暴露于非适宜环境温度与支扩的死亡率增加相关。这种效应在暴露后3天左右出现,随后逐渐增强,并在滞后6天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弱,在滞后11天时几乎不显著。暴露-反应关系曲线揭示了环境温度与支扩死亡率之间的独特关系,呈现出倒“J”形特征。具体而言,高温环境对支扩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低温环境则与支扩死亡率呈现出随着温度降低而单调递增的趋势,这种关系近似于线性。分层分析的结果揭示了不同人群对空气污染物和低温敏感性存在的差异。具体而言,男性、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居住在北方地区或处于寒冷季节的人群,对PM2.5、PM2.5-10和O3的暴露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女性、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居住在南方地区或处于寒冷季节的人群,则对低温环境更为敏感。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