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晶辉 王楠
血液透析患者常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体力活动限制,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运动锻炼对于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增强免疫力、心肺功能,并提升透析效果,此外还有助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因此,建议并鼓励患者参与定期且规律的体育活动。适量运动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综合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史:透析龄、原发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关节疾病、贫血等)、用药情况(尤其降压药)。
心血管风险评估:静息心电图、必要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如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运动耐受性和风险。
身体功能评估:肌肉力量(握力、下肢力量)、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柔韧性、步态。
实验室指标: 血红蛋白、血钾、干体重状态。
透析充分性:Kt/V、URR等。
在透析方案及服药方案调整初期、发热、严重心血管疾病、血压异常(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视网膜病变、体能状况恶化、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曾发生骨折的肾性骨营养不良、运动可能加剧关节和骨骼病变的情况下,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超过干体重的5%,患者不宜进行透析期间的运动,
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对规律运动的透析患者,每6个月评定1次;以FITT (Frequency:频率,Intensity:强度,Time:时间,Type:方式)原则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
1.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
2.运动强度: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为宜,即心率以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0%~70%或主观疲劳感觉评分12~16分,即自感稍累或累,但又不精疲力竭的状态。
3.运动时间
(1)透析间期:饭后2h、至少睡前1h,早晨与傍晚为佳。
(2)透析治疗过程中前2h。
4.运动方式
(1)灵活性运动:如颈关节、上下肢关节、髋关节等。
(2)有氧运动:非透析期,如行走、慢跑、游泳、保健操、太极拳等;透析过程中,脚踏车等。
(3)抗阻力运动:透析期及非透析期均可进行非内瘘侧上肢或双上肢举哑铃、弹力带训练、进行性脚踝负重、阻力带训练、膝盖伸展运动、髋关节屈曲、踝伸屈运动,递增式的仰卧抬腿等。
5.运动量:是频率、强度、时间的综合。从低起点开始,缓慢增加(如每周增加5%~10%的时间或强度)。
6.运动模式:选择患者能够安全、方便进行且感兴趣的项目。
血液透析患者应在自我感觉良好时运动,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方式多样的原则。任何运动方案都要个体化,并得到医生及康复师认可。
运动前后监测生命体征,留意是否有不适感。以不引起心跳过快和气促为度。患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地初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以此来调整运动计划。
(1)出现轻度气喘、疲乏及出汗为运动充分的标准。
(2)锻炼后心情愉悦,疲劳感几小时内消失。
(3)锻炼后没有水肿,多次测量血压均正常,无波动。
(1)运动前:选择适宜天气,自我感觉良好时运动,避免空腹,最好有人陪伴,穿宽松舒适透气衣服和运动鞋,做好热身。
(2)运动中:注意自我观察,有任何不适立即终止;运动强度和时间根据心肺耐受水平和临床表现随时增减;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透析患者运动时避免在透析前后2小时内,避免在有透析管路的一侧肢体上做运动。
(3)运动后:进行整理运动,如慢走、按摩等,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心血管意外,加快体力恢复,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监测血压、脉搏,保持良好睡眠与休息。
(4)终止运动指征: 明显疲劳、与运动不相符的呼吸困难、胸痛、快速或不规则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发作、头痛或嗜睡、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明显不适。
1. 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可能使缺血性心脏病或高血压(常无症状)加重,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也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血压过高患者,运动后还有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
3.视网膜病变患者,增加了运动后视网膜出血的危险性,导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4.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肾病变,降低残余肾功能;未很好控制血糖的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运动会使血糖升高出现尿酮体,严重者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透析患者,在运动中易发生低血糖等情况。
鉴于上述潜在的危险和不良反应,专业人员在指导透析患者运动时应按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尤其对于老年及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1. 多学科团队:肾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医生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监督运动计划。
2.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充分解释运动的好处、安全事项、个体化方案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3. 社会支持:鼓励家属陪伴参与,或参加透析中心组织的团体运动课程,增加乐趣和动力。
适宜的运动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率、心肺功能、骨骼代谢以及生活质量。在开始运动前,需对患者的病史、心血管状况、肌肉力量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同时需注意发热、严重贫血、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等为运动禁忌证。运动应遵循FITT-VP原则,在透析前两小时内或透析间隔期间进行,并在运动前后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或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需要更加严格的个体化运动方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结合透析中心内的训练与家庭锻炼,可以提高锻炼的安全性和患者的遵从性。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的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现诚邀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每一条反馈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完成问卷仅需几分钟时间,参与即有机会赢取丰厚奖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