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年年体检正常,为何突然查出癌?原来是做错了体检,浪费了钱!

2020-06-24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癌症筛查

说起体检,很多人都会年年体检,很多单位也会组织大家每年体检。不过,很多人体检完都没有发现问题,但却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


大家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普通体检查不出癌症

专家介绍,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
此外,健康体检的常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厘米~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难以被B超、X光所看到。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廖振尔主任医师举例说,体检中人人要拍X线胸片,但事实上,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过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1]。


微信图片_20200624133758.jpg

错误一:彩超筛查前列腺癌

花钱不少,却检不出早期前列腺癌


体检中除了大家平时熟悉的腹部彩超,体检机构还推荐中老年男性选择含有前列腺彩超的套餐,而如果加上了这一检查,体检费用陡然上升不少。

不过专家指出,前列腺彩超的确常被用来检查前列腺癌的情况,然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就这一点看,相对它的本事,它的价格有点太高了。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价钱更加低廉,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1]。


错误二:X光片查肺癌

查不出早期肺癌,白白挨了辐射


在多数体检套餐中,检查肺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X光片。肿瘤专家指出,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



专家建议:用高清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另外,更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达90%以上[1]。


微信图片_20200624133801.jpg

错误三: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灵敏度差、特异性不强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专家建议: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1]。


错误四:用化验指标查胃癌

准确性不达标,白白浪费钱


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多个项目,常常在体检中用来指示胃部的健康情况。但是用化验指标查不出胃癌!

消化专家解释,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这些指标来筛查胃癌,在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专家建议:胃镜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1]。


微信图片_20200624133804.jpg

错误五:只用B超查肝癌

很容易被漏诊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肝癌因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具有病情隐匿、进展快速的特点,等到肝病损伤达七八成时,才出现症状,往往已属于中晚期,这让很多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肝病专家介绍,单纯腹部B超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而且B超对于大肝癌与超大肝癌容易误诊。而且,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分辨率的限制,这也会影响诊断结果。

专家建议:查肝癌需要做“甲胎蛋白(AFP)+B超”联合检查。单独用甲胎蛋白普查,则会使大约20%左右的肝癌患者漏诊,因为只有80%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也就是说单纯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患肝癌的可能性。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达到90%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首选的检查方法[2]。


微信图片_20200624133807.jpg

错误六:用基因检测筛查癌症

基因检测成“算命神器”不靠谱


近年来,五花八门的基因检测产品层出不穷。只需一点唾液样本,就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患癌;只要花几百元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携带肥胖基因,甚至被部分商家炒作成为“算命神器”。于是,很多人相信做个基因检测,就能预防癌症。

其实,并非如此。专家解释,现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是检查不出癌症的。正常人去做基因检测,基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癌细胞的判断依据主要是病理切片,如果仅凭基因检测判断,就不靠谱了[3]。


专家建议:检测自己会不会患癌,还是应该去医院做针对性检查,而不是盲目相信所谓的基因检测。


参考来源:

[1]2013-01-24健康时报《数数不靠谱的体检项目》

[2]南方日报《B超容易误诊“大肝癌”》

[3]人民日报《别把基因检测当成“算命神器”》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