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3世界肺癌大会(WCLC)即将于今年9月9-12日在新加坡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肿瘤领域学术会议之一,WCLC大会吸引着全球专家学者的目光,最新前沿进展令人目不暇接,内容更是覆盖肺癌的方方面面。
大会第三天的口头报告专场9(OA09)的主题是“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将带来摘要号为OA09.05和OA09.06的两项口头报告,分别对鳞状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研究结果进行阐述。摘要OA09.06题为“IMpower151: Phase Ⅲ Study of Atezolizumab + Bevacizumab + Chemotherapy in 1L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其全文已在大会官网公布。
“2023WCLC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特为广大读者编译整理该报告的摘要全文,就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IMpower151: Phase Ⅲ Study of Atezolizumab + Bevacizumab + Chemotherapy in 1L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
中文标题:IMpower151: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非鳞NSCLC的Ⅲ期研究
摘要号:OA09.06
讲者: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介绍 Introduction
在IMpower150(NCT02366143)研究中,与贝伐珠单抗加卡铂和紫杉醇相比,一线(1L)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抗PD-L1)和贝伐珠单抗(抗VEGF)联合卡铂和紫杉醇可显著改善EGFR/ALK改变的转移性非鳞NSCLC(nsqNSCLC)的PFS和OS(Socinski等,NEJM 2018)。这使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作为转移性非鳞NSCLC的1L治疗获得全球批准。为了解决患者基因组组成(如EGFR突变患病率)和临床实践(如培美曲塞使用)的地域差异,中国开展了IMpower151(NCT04194203)Ⅲ期研究,以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加紫杉醇或培美曲塞(ABCP)与BCP作为转移性非鳞NSCLC的1L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Methods
化疗初期转移性非鳞NSCLC患者被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安慰剂(1200 mg)加贝伐珠单抗(15 mg/kg)、卡铂(AUC 6)和紫杉醇(175 mg/m2)或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注射Q3W治疗4个周期,然后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安慰剂维持治疗,直到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失去临床获益,并接受贝伐珠单抗和培美曲塞治疗(如果在诱导过程中给药),直到进展(RECIST 1.1)。分层因素是EGFR/ALK基因型(改变或野生型,野生型上限为50%)和PD-L1表达(肿瘤细胞<50%或≥50%,SP263)。
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INV)-PFS(ITT人群);次要研究终点包括EGFR/ALK+人群的INV-PFS,PD-L1亚组中的INV-PCS,独立审查机构(IRF)-PFS、OS、ORR和DOR。
结果 Results
数据截止时(2023年2月2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在305例随机分组的患者(ITT人群)中,297例(97.4%)接受培美曲塞治疗;239例发生PFS事件。
ABCP组和BCP组的中位INV-PFS分别为9.5个月和7.1个月(分层风险比,0.84;95% CI: 0.65~1.09;P = 0.1838)。INV-PFS与IRF-PFS一致。EGFR/ALK+亚组的PFS在不同组之间相似,而在野生型亚组中显示出数值差异(10.4对7.0个月)。未观察到PD-L1依赖性PFS差异。其他疗效数据见表。
全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9.3%(ABCP;3~4级66.4%)和100%(BCP;3~4级,61.4%),分别有23.0%和15.0%的患者停止治疗。全因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ABCP;与治疗相关,5.9%)和7.8%(BCP;与治疗相关,6.5%)。AESIs发生率分别为67.8%(ABCP;3~4级,11.2%)和71.2%(BCP;3~4级,7.2%)。
结论 Conclusions
IMpower151研究在转移性非鳞NSCLC中未达到其INV-PFS的主要终点;但与BCP方案相比,ABCP方案可改善PFS和OS的数值。ABCP总体耐受性良好,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候任主席(IASLC President-Elect)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 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
2023WCLC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
邀您一起快意研究前沿,畅享学术盛宴
还在等什么?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这一次,让我们
双向奔赴 · 不见不散
查看更多